目前,千方百计救经济,已经成为共识。4月经济因疫情遭遇“冰封”,居民、企业、基层财政均面临困境。生产、消费、投资、出口等经济数据全面下滑。教育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目前大概有七成左右还未找到工作,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应该看到,为稳住经济大盘,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明确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想方设法稳定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确保外贸物流畅通,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和稳定等。海关总署也出台十条措施促进外贸保稳提质。这都将为航空运输业复苏创造良好条件。全行业应认真学习贯彻,抢抓机遇,做好自己的事情,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主持人:的确,民航在稳增长、保就业、稳外贸、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产业链,不仅要保制造业的产业链,还要保服务业的产业链。要把保服务业产业链上升到同保制造业产业链一样重要的位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个话题。近日,有经济学家提出当前要扩大内需,应该更多依靠消费来拉动,建议发放消费券。从国外经验来看,发放消费券是短期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但是,消费券对民航复苏是否有借鉴意义?民航业又该如何使用这张牌?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武安:
首先,消费券对民航业复苏肯定有大好处。建议政府把航空和旅游景区、酒店、娱乐活动打包一起给消费券。如果能发消费券,会极大地刺激航空消费。而在我看来,政府对航空企业加大各种减费免税的措施才是最好的消费券。比如把所得税降到5%,效果会更好。要借鉴美国对航空业救助的做法。美国政府分三轮从薪酬援助、低息贷款、注入资本对航空公司进行全面援助,速度快,措施强,效果非常明显。美国政府向美国航空业提供三轮900亿美元规模的救助,包括610亿美元薪酬支持项目和290亿美元专项支持航空业的流动性贷款。为缓解航空公司的成本负担,美国政府在2020年-2021年对客运航空公司实施三期的薪酬支持,用来直接冲减航空公司的薪酬成本,其中达美航空获得85亿美元,美国航空获得88亿美元,美联航获得77亿美元,西南航空获得51亿美元。美国政府之所以重视对航空业的援助,这和其充分认识到航空业的龙头地位有关。
广州白云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戚耀明: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民航运输有利于城市推动服务业、旅游业和会展业的持续发展。根据南航大的研究,白云机场业务量发展对广州市产业经济的投入产出比是1:9.68,每100万旅客吞吐量能够为广州市增加29.71万旅游人次、71.18万人天数、35.72亿元旅游产业收入,并能够提升广州市产业高级化水平0.57个百分点。
经济学中有个理论,叫“口红效应”,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指的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受疫情影响,旅客很难有机会出国旅行,因此将转为国内旅行代替,这也为国内民航业、旅游业创造更多机会。广州市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折扣等方式吸引外地旅客来穗开展商务、旅游、文化活动;机场可以通过“机场通”平台开展“航空+商业”、“航空+陆运”、“航空+异业合作”的优惠促销活动等。在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建议广州市政府对外地乘机来穗旅客提供酒店、餐饮折扣,提供红色旅游景点免票优惠,此举将有利于促进文化、培训、会展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发展,加快旅游业复苏,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携程集团副总裁谭煜东:
旅游业作为解决就业人口多、对经济拉动显著的重要产业,行业纾困之道是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如新加坡对旅游企业实施房租免除政策以及10%-30%的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帮扶政策。欧盟成员国大多已解除旅游限制,开放边境,法国政府计划出资180亿元用于旅游业扶持基金,意大利设立24亿元欧元“度假奖金”,年收入4万欧元以下的家庭可得到500欧元补贴用于入住各类酒店和营地。
减税降费的同时,更要刺激、鼓励和恢复消费。建议鼓励低风险地区省市向社会发布宣传合理出游的通知。暑期临近,是传统的旅游旺季,建议国务院向全国低风险省市下达鼓励利用消费券刺激文旅消费任务,金额不少于2019年旅游收入的20%。消费券要发挥效力,也离不开精准把握用户的需求。这方面携程期待与航司一起合作,利用携程集团庞大优质的用户群与强大的数据技术能力,推动旅游消费券的精准发放与有效使用。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副秘书长朱耀春:
扩大内需,当前应更多依靠消费拉动,尽快遏止消费下滑的局面。至于具体方式,比如是否发放消费券,从国外经验来看,发放消费券是短期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但国内,还处在探索阶段,仅个别地方有所采用。我们建议可积极研究发放旅游消费券,抵扣机票等消费,推动有序恢复国内旅游,同时推动研究出台刺激航空旅游的政策。
根本还是要积极推进有序恢复和开放市场。我国航空市场潜力巨大,民航发展仍处于成长期,只要把不必要的限制消除,航空需求就能得到释放。国内市场方面,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发展,坚持两不误,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避免简单化、一刀切,不顾实际情况地动辄限制出行。国际市场方面,经过2020、2021两年的抗疫,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接种率达到平均75%~90%以上水平,加上药物开发的突破和持续进展,适度放松疫情限制的条件逐步成熟,欧美大多数国家已基本恢复国际市场,我国也非常有必要尽快推动恢复国际市场,这对于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防止被边缘化,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建议在科学有效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有序恢复我国国际市场,及时调整国际航线管控政策,包括“五个一”政策和熔断机制。长远看,要组织开展促进入境游发展的调研,消除制约因素,实现疫后出、入境旅游逐步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区域国家和地区。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民航复苏:否极泰来 曙光初露——中国航协特约专家微沙龙实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