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中国民航局印发《民航局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世界级机场群。
要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大湾区各大机场应如何发力?
“在多点辐射的模式下能更好地渗透周边地区,临空经济区的渗透效率比单点辐射的机场高。就像往河里投石子一样,投一颗石子产生的涟漪,肯定不如投多颗石子的。”高远洋指出。
因此,大湾区机场数量与规模优势,成为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大湾区内部需要更大程度地实现各大机场的互联互通。早在2020年,大湾区就已在此布局,当年签署的《海关总署中国民用航空局推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战略合作备忘录》确定,海关总署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将共同促进大湾区五大机场间进出境货物、物品自由流动,扩展和完善粤港澳航空口岸功能并探索创新通关模式,便捷粤港澳三地机场间陆空联运。
大湾区还将优化大湾区机场群布局,推进空域协同。这是去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重点提及的规划内容。文件中具体明确,要打造以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三角枢纽(广州新)3个机场为核心,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完善以珠海金湾、惠州平潭等4个机场为重点,面向全国的区域枢纽机场。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目前大湾区各大机场的协同效应仍较薄弱,差异化发展是各大机场需要努力的方向。
高远洋指出,大湾区各大机场距离较近,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都会更加紧密;但另一方面,各大机场不但要进行融合,更重要的是差异化发展,以保持机场自身的优势。“目前粤港澳几大机场还没有对自身有意识地进行差异化定位,我认为这是未来大湾区机场的发展方向之一。”
罗亮生亦强调,目前大湾区各大机场之间仍以竞争关系为主,特别是围绕空地资源的竞争,这个关系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但也正通过服务标准、联盟运作等等在进行协调。基于此,他认为,“五大机场的协同应该是一种有竞争的协同,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关系。如果是一家独大、或者没有竞争,那么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将十分困难。”(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