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如愿以偿消灭港龙航空
1985年,具有中资背景的港龙香港成立,其背后的股东是由中国银行、华润、招商局以及曹光彪、包玉刚、霍英东等多名港商,港龙航空的创办,就是要打破国泰航空在香港的垄断地位。
所以从成立起,港龙航空与国泰航空的博弈就开始了。
国泰积极联合港英政府对港龙进行全面围追堵截,希望将港龙航空扼杀在萌芽之中。
1987年港英政府领导下的香港民航处祭出了“一线一企”的政策,即一条航线只能有一个航企经营,香港绝大部分航线都由国泰经营,港龙作为新进入者,只能申请新的航线。
最终港龙只能申请发往内地二线城市的短途航线,其中最好的香港-上海、北京航线也只能包机,因此港龙的绝大部分航线都处于亏损状态。
港龙航空的处境日益艰难,至1989年底,港龙航空的亏损累计已达到23亿港元,持续亏损让包玉刚、曹光彪父子等人也有心无力。
1990年国泰联合太古、中信收购港龙航空,中信持股38.3%,太古和国泰分别持有5%和30%的股权,曹光彪则降至21.6%。
在中信、太古方面支持下,国泰航空以第二大股东的身份接管港龙航空。
1996年,中航购进港龙35.86%股权,成为港龙的大股东。
2002年,中国民航组建三大航空集团,国航由此获得港龙航空的控股权。
2006 年,国航、国泰合作,实现战略互持,同时国泰以82亿港元的代价收购港龙航空,终于除去了20年来的心病,将最大的竞争对手港龙收入麾下,解决了香港航权的纷争。
2016年11月,港龙航空正式更名为“国泰港龙航空”,机身喷涂也进行彻底更替,尾翼部分的中华神龙替换为国泰的“鱼翅”。
实际上,港龙并入国泰之后,其影响就日渐式微。
不过真的有一天消失了,还是让人感觉有些伤感的。
其实,同属国泰航空集团旗下,刚从海航手中收购过来的香港快运日子也并不好过,2020年也亏损了17.23亿元,且品牌声誉要远远弱于港龙航空。
但香港快运的名称显然更为中性,不像港龙航空那样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所以,国泰将其机身喷涂一改再改,最后彻底消灭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了。
翼哥对国泰航空两三年内的经营恢复并不看好。
但国泰航空集团主席贺以礼却对国泰航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这位自1988年就加入了英国太古集团的英国人如是说:
国泰航空的短期前景仍具挑战,但我们对未来长远的前景及旗下航空公司的竞争地位绝对充满信心。
我们在香港航空枢纽担当核心角色,而香港在大湾区及其他地方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我们摆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并重新恢复和重建业务时,将继续拥有强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