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这是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着眼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以来,深圳机场立足国际航空枢纽发展新定位,紧密携手华为,在国内民航系统中第一个全面系统地开启数字化转型。在没有成熟经验可鉴和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秉承深圳城市创新基因,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智慧机场建设,引领“四型机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已经走过了三年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
一、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的三年实践成效
三年来,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深入人心,机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深化。
深圳机场首次将智慧化作为集团战略选择和发展重要支撑,全面融入顶层设计,落实到部门具体工作,深入到员工行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认同;树立起整体变革的理念,通过实施IT治理变革,整合分散IT组织,实现数字化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的一体化;有效打破“烟囱式”IT架构,建立了以“云平台”为核心的“1+5”数字化新平台,超40个业务系统实现云上部署,全力支持战略规划落地和业务变革重塑;坚持“同一个空港,同一个梦想”理念,统筹机场公安、空管、口岸等驻场单位,打造智慧机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坚持示范引领的理念,以“打造数字化的最佳体验机场”为愿景,保持适度超前,智慧机场建设蓝图逐步兑现。
三年来,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撑业务,机场安全、运行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深圳机场以全场景为目标,对安防系统实施全区域数字化改造,通过视频拼接、3D融合、人员轨迹及人体特征分析等技术,构建智能化安防体系,打造“安全一张网”,实现安全更可靠;以航班流为核心,通过建设智能运营中心(IOC)、运行指挥平台(A-CDM)、1.8G 无线通信专网、地面保障作业系统,建设高效协同的大运控体系,打造“运行一张图”,实现运行更顺畅;对旅客出行各环节进行线上线下、全链条数字化改造,通过线下一张脸、线上小程序,打造“服务一条线”,实现服务更便捷、更有温度。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深圳机场在全国率先启动智慧无感检疫模式,率先利用无感红外测温设备,实现精准监控和防疫大数据研判,得到世卫组织专家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指导组的肯定。
三年来,深圳机场数字化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行业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凸显。
深圳机场以“智”提“质”,通过智慧机场建设,形成了一批示范项目,有力提升了发展品质。民航电子临时乘机证明目前已推广至全国234个民用机场,并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推荐在更多交通行业使用;机位资源智能分配项目被国际航协(IATA)发布推广,建成全球首个“智慧机场”主题展厅,全国智慧机场建设现场会在深圳机场举办,民航局专门发布深圳智慧机场建设经验,“打造数字化最佳体验机场”项目荣获“全国质量标杆”,在行业内率先推进信息系统设备安全可控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大力开展自主创新,累计申请著作专利10余项。在数字化支撑下,航班放行正常率连续29个月突破80%,创历史记录。同时,在数字化转型和新旧技术架构融合中,保持了IT系统的运行稳定,树立了非原生数字化企业和大型机场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概念到落地,深圳机场作为国内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机场建设的“先行者”,努力为全国民航行业做探索、做标杆、做示范。三年极其短暂,但在数字化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深圳机场三年的数字化实践却极不平常。回顾三年来的探索实践,深刻地体会到:
一是数字化转型是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实现深圳机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把推进数字化融入到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融入到“民航强国”“四型机场”建设,始终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把握行业特色与机场实际,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二是数字化转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在深圳机场就是以客户和员工为中心,以满足旅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为宗旨,始终从服务旅客和员工的视角来系统推进各项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就是让机场的运行更顺畅、安全更可靠、服务更贴心、管理更有效、发展更具品质,最终让旅客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不忘初心 坚守情怀 以数字化转型持续推动深圳机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