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鄂州在GDP未突破千亿之时,便提出要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2017年,鄂州又发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航空大都市的决定》称,将加快“传统钢城”向“现代港城”转型步伐,打造湖北特色产业增长极。从2020年到2035年,要建成全球重要的空港枢纽、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国际一流的临空产业基地。
鄂州是湖北地域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传统产业以钢铁水泥为主。但却决定与顺丰合作,修建专业货运机场,推进全球性的航空货运在鄂州集散。
这与孟菲斯的发展轨迹相似,皆依赖于大型物流快递企业,不受当地原有产业结构的束缚,而是围绕机场本身形成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鄂州航空都市区建设指挥部产业发展部副部长余金安表示,鄂州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大物流、大数据为驱动,医疗健康、智慧制造并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航空物流、快递物流、仓储物流、医药冷链物流仓储、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多种类型。
根据测算,鄂州机场投入使用后,将产生20万个就业岗位,200亿元年税收,带动2000亿元的GDP增长。
在发展航空大都市方面,目前国内出现了两条不同的路径。第一是以郑州为代表的,以适空产业聚集为前提打造航空大都市,第二则是以鄂州为代表,依托专业化货运公司新建机场,筑巢引凤。
《航空大都市》中文版的译者、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曹允春认为,无论哪种模式,还是要强调机场、产业、城市的相互促进。“如果郑州仅有富士康,也不能形成航空大都市,还要吸引同类企业的聚集,赋予机场更强大的推动力。”
国家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认为,航空运输的特点,决定着它比海运、铁路运输具有更强资源配置的能力,因此机场成为人流、商流和资金流的交汇点,这是临空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
郑州、鄂州、孟菲斯发展航空货运的条件,也提供给其他城市以启示。第一是与航空客运机场实现功能上的错位竞争;第二是其具备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第三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结合度好,便于货物转驳;第四是拥有较完善的口岸功能。
除了郑州、鄂州等地,目前西安、南昌、长沙等城市都注重航空货运的发展。“与航空客运不同,航空货运的主力客群是高新技术企业,利用发展航空货运,可有效地吸引这类企业的聚集,从而推动城市产业的升级。”曹允春说。
国内航空市场急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近日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35年要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机场的覆盖率和通达性成为其中关键因素。到2035年,国内民用运输机场要达到400个左右,这意味着未来国内还将新建160个左右机场。
当下中国的航空运输业发展现状如何?这成为了有多少城市得以依托航空产业,促进城市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受疫情影响,2020年城市机场的航空业数据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了2010年-2019年相关机场的发展情况。总体上看,这期间中国民航业发展迅速,而发展较好的机场体现出了与城市经济更强的关联性。
2010年国内的民航机场为175座,年旅客吞吐量在3000万以上的机场是36座;年货运吞吐量在10万吨以上的机场数量有18座。到了2019年,上述三组数据分别为238座、55座、29座。
旅客吞吐量方面,从增速看,9年中旅客吞吐量增长最快的机场是重庆江北机场,达到183%,此外西安咸阳、昆明长水列第2-3位。这三座机场均位于西部地区,受益于西部多项政策。其中,昆明长水机场的较快增长,还与昆明作为东南亚国家往来中国的主要中转城市有关,同时与昆明在2012年启用新机场有关。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寻找中国航空大都市:郑州首提 鄂州“逆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