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南航筹建中国南方航空货运有限公司,而东航和国航已经成立专门的物流公司,希望借此增强盈利能力,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王力观察,疫情期间,洲际国际货运的开展于部分航司而言,是较大的盈利机会点,但并非所有的航司都能抓住这一机会。有些航司受制于机队的单一性,没有宽体机队,无法开展跨洋、洲际国际货运运输。
除了货运这一机会点,各种增效办法也正在实施。
随着东航推出“周末随心飞”后,各航司也相继推出类似产品。春秋航空还与首汽约车合作,推出个性化接送机产品。据透露,产品上线后,销量提升300%以上。此外,春秋航空还推出“一人多座产品”,利用闲置座位,提高单客收入。
在全球咨询机构英敏特亚洲北区内容总监徐如一看来,疫情之后,中国企业非常具有创造精神,“疫情期间,欧洲和美国的同事们询问可以从中国学到什么。我跟他们讲中国的餐饮和电商共享员工计划,还有后来航空公司推出的随心飞产品,都让他们大开眼界。”
徐如一表示,疫情对于很多行业产生了催化和倒逼的作用。长远来看,企业更多要考虑商业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航空业是不是不止能解决从A点到B点的交通问题,酒店是不是可以与艺术展厅相结合。“如果没有疫情,相信很多企业不一定有迫切感,去思考这些长远的发展规划。”徐如一说。
而放眼民航业,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多地疫情出现反复,叠加“就地过年”的倡导,有理由相信航空业的复苏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么,民航业总体旅客运量市场的恢复情况,可依据哪些因素做出判断?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指出,首先是商务出行、旅行出行意愿恢复情况,这更多取决于海外疫情的有效控制及国际航空管制放松;其次是今年上半年,全球多支候选疫苗安全性和保护率试验结果,可以参考高保护率疫苗上市应用的时间节点;再者是新冠病毒不发生显著变异,不至于导致疫苗效果下降。(来源:经济观察报 应采访对象要求,王力、郑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