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资金到账。
四、金融大佬惨遭坑杀100亿元
几乎所有人都没想到,此后风云突变。
2016年底,监管层踩下急刹车,整顿非理性海外并购力度之大,意志之坚定前所未有。
万达、复星、安邦与海航被点评批评。
一时风声鹤唳。
因为定向增发都有1年的锁定期,海航控股2016年增发的这些股票要到2017年9月6日才能上市流通。
受此影响。
海航控股开始下跌,2017年底已跌至3.1元左右。
2018年1月10日,海航控股启动重大资产重组,并开始停牌。
这一次重大重组手笔也不小:
花费105亿元购买航海技术60.78%的股份、HNA Aviation59.93%的股份、天羽飞训100%股权、西部航空29.72%股权以及西部控股60%股权。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要引入著名的新加坡淡马锡增资70.4亿元。
如果淡马锡进来,至少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
2018年7月3日,海航幕后操盘手王健去世。
王健的去世给海航此次重大重组方案带来非常大不确定性。
2018年7月20日,海航控股复盘。
当天,海航控股一地板跌停,此后一路下跌至1.81元,据停牌前已跌了44%。
2018年11月9日,海航控股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此后海航控股股票一路阴跌,加上今年受疫情冲击,目前股价已跌至1.48元。
2016年8月底定投海航控股的10家公司也因此被闷杀在里面,时至今日,仍未出局。
当时定增价位为3.58元/股,目前仅为1.48元,每股亏损2.1元。
当时发行了46.23亿股,这10家金融机构总共净亏97亿元。
如果算上166亿元的资金成本,即便按照5%左右理财收益来计算,4年多的资金成本接近40亿元左右。
也就说这十家公司在海航控股上大概亏掉了140亿元左右。
几乎和长平之战一样惨烈。
12月16日,海航控股发布公告称:
拟终止引进37架飞机项目,将剩余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海航认为:
1.考虑到疫情影响的持续性,公司预计现有机队规模及结构可完全满足经营所需。为提升飞机 运营使用效率,有效控制并降低公司单位运营成本,提高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将暂缓引进新飞机。
2.降低财务费用,避免无效折旧,提升公司业绩 本次终止募集资金项目并永久补流,将一定程度节省公司财务费用,避免飞机过度引进带来的资源闲置及无效折旧,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业绩。
3.提高现金流储备 民航运输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民航业航空 客机先天性缺陷以及恐怖袭击、政治动荡等因素都会影响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有人对此提出疑问,不过翼哥认为海航的选择和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当下民航受疫情冲击严重,运力出现过剩,海航终止37架飞机项目肯定是顺应市场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翼哥好奇的是,被坑杀了140亿元的定向资管计划后的投资者到底是哪些人?
补充了10多亿元的流动资金对海航控股是一件好事,祝福海航能活下来,站起来,对民航业,对市场,对投资者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