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公司 >

时间:2021-01-18 13:54来源:《中国民航报》 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东航围绕机队减重而在主基地上海总结出了出港航班节油保障举措,将推广到更多基地站点(本文除署名外均由东航供图)

  2020年12月,国内首台行动不便旅客新能源登机车,由东航所属东航实业集团旗下的东航设备制造公司研发推出。这一创下全行业之先的车型,既能通过动力性能的改变减少车辆噪音、提升行动不便旅客的出行体验,也为东航在“十三五”期间全力打响的“蓝天保卫战”,在收官之际再添一项领跑行业的战果。

  党的十九大以来,东航集团s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对标《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积极落实民航局对民航行业蓝天保卫战的各项工作要求,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列入近年来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东航组建了节能减排专题项目组,制定工作方案,主动承担绿色发展的央企责任,从航班飞行到地面运行,从万米高空到零米机坪,东航的环保“战场”维度拓展至空地全域,过去五年间逐步在全东航构建起了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航空生态链,“十三五”期间累计减少碳排放约200万吨。

  商业航班首度飞越北大西洋:全球航线网络越来越“绿”

  飞行中的航班,是民航业最主要的油耗来源。“十三五”期间,东航的航线网络持续加密,国际航线、特别是国际远程航线不断增加。这些航线飞行距离长、飞行时间久、多使用宽体机执行,更是油耗大户,而东航在国际化布局的同时,从未疏忽环保节油的深耕。

  2018年11月17日,东航MU588“纽约—上海”和MU208“多伦多—上海”航班飞抵浦东国际机场,客机经由北极圈内的POLAR7走向完成飞行,这是东航的商业航班首度飞经北大西洋。

  东航是中国民航首家运行极地航路的航空公司,其极地飞行始于2001年。北极圈内的航路,按照运行区域不同,被分为POLAR1至POLAR8共计8个走向。此前东航航班飞行统一使用POLAR3或POLAR4走向,这是三维空间计算下从上海到北美东部航点距离最短的一条。但东航在长期积累、分析大数据后发现,如果将航路规划,从三维空间的视角,扩展到加上时间因素的四维时空,利用北极冬季季风,就能找到进一步对航路精细化管理、实现调整增效的余地。围绕这一理念,2018年初,由东航运控中心牵头,东航多家单位联手的极地运行管理精细化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团队先后分析了2000多份航路方案,得出更优化的结果——东航的极地中美航路,有三分之二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飞行,这一区域冬季盛行咆哮的西风,上海前往北美东海岸机场的去程,西风能助航班一臂之力,但回程同一走向就得顶风飞行,会遇到平均高达40节的逆风,导致耗油多、排放高、载量小,要破解这一问题,就要在北极圈寻找最佳的季风带风向,POLAR7因此通过东航专业人员的科学计算脱颖而出。



 

东航运控中心飞行签派员仔细评估极地航线航班放行要素

  根据测算,使用新航路后,东航平均每个飞经极地的航班可缩短时间22分钟,节约燃油3吨,创造载量空间2吨,在天气条件影响最显著时,单个航班就能降低成本近10万元。

  过去五年间,助力节油的航路变阵也出现在全球各地的更多东航航班——

  2016年开始,东航与蒙古民航部门深入沟通,争取了在中蒙之间原有航班出入境点之外,新开出入境点,以便避开日趋饱和、等候耗时较长的原空域,实现“截弯取直”。东航的上海至欧洲航线飞行距离由此缩短了200多公里,飞行时间平均缩短十多分钟,航班平均提升载量1670公斤,每个航班可节约耗油1吨多,减少碳排放约5吨。

  从2016年到2018年,东航持续优化从中国飞往大洋洲的航路,由过去单一选用距离最短、但时常会需要盘旋等待的菲律宾以西航路,变为在菲律宾东西各设计一条航路,供签派人员和机组灵活放行、执飞;后者虽距离略长,但航班少、不易拥堵。东航每个往返国内与大洋洲的航班,能因此节约往返飞行时间近1小时,相当于每年为企业多增加5000多吨的业载能力,减少约2000小时的飞行时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2020年8月4日,东航又成为中国民航首家获批使用3%不可预期燃油政策的航司,从而为国际航班选择备降机场提供更大的范围,具备更优的运行灵活性。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空地全域“蓝天保卫战” 东航“十三五”减碳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