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公司 >

时间:2021-01-18 13:54来源:《中国民航报》 中国民航网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通过航路与备降场优化、二次放行等围绕航线网络的环保减排举措,目前东航平均每个航班的落地剩油已较2017年减少6000公斤,碳排放在每一个航班的起落间悄然削减。

  亚洲首家全机队告别纸质航图:让飞机的碳足迹越来越浅

  2016年8月,东航举行了一场简短的航行资料撤机仪式,在亚洲首家实现了全机队的纸质机载航行资料被电子飞行包(EFB)全面取代。来自东航的数据表明,这支“无纸化机队”飞行一年间,单是航行资料减重本身,就节约近千吨航空油料,带来的减排相当于种下大约15万棵大树,给东航减少各项成本折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

  过去五年间,东航从机队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让每一架飞机的碳足迹变得越来越浅。



 

东航“十三五”期间引进了更节油的新一代A350-900宽体客机

  “十三五”期间,东航持续优化机队结构,引进更安全环保高效的A350、B787等新一代宽体机型,整体提升全机队燃油效率。在历届进博会上,东航则积极与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罗罗等国际知名厂商签约,采购民机领域最为先进、环保、高效的“全球好物”。

  东航还持续推进飞机小翼加装和发动机改装项目,在机队中全力推广单发滑行,目前单发实施率已达40%,2018年以来已以此累计实现节油1万余吨;东航积极应用的GLS、HUD等航行新技术,也在提高运行能力的同时,有效降低飞行下降阶段的航油消耗和排放。

  为让机队更节油更绿色,东航的运行专家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堪称“斤斤计较”的飞机重量动态管理。东航基于跨水航线实际运行情况、餐食机供品实际重量、航班实际加水等数据统计分析,优化非跨水航线机上救生筏配备数量,分层次优化餐食机供品重量,细化调整航班控水减重标准,持续追求飞机性能最优,实现有效减重节油。例如,针对A330执飞的3小时以下国内航班,东航在保证航班有充裕用水的前提下,将水箱加水比例缩减至25%,平均每个A330航班减重525公斤,以每天飞四班2.5小时的国内航班测算,每架飞机可年节油5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吨。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东航各项优化飞机性能管理项目共实现静态减重125.4吨,动态减重9.51万吨,节油1.21万吨。



 

东航飞机使用桥接电源替代APU

  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项目是东航全域节能减排的又一重要突破口。2018年起,东航积极推动在机场地面用能源效率更高的廊桥桥载设备,为飞机供电、供冷、供热,减少能耗相对较高的飞机自身APU开启。目前,东航已先后与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等所有年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且安装有桥载设备的机场,签署了桥载设备使用协议,并与常州等12个500万人次以下、但已安装桥载设备的机场签署APU替代设施保障协议。东航还主动与各地机场沟通,建立完善了APU替代的统计校核机制,开发了APU替代设施使用统计监测平台,确保APU替代有效落实。截至2020年11月,东航各主要基地航点在剔除外部原因后,APU替代设施的总体使用率已达99%。

  信息化+新能源,给力地面减排全覆盖

  除了航班这个最显眼的能耗大户之外,东航“十三五”期间同样没有忽略各个地面环节的环保减排。

  从2018年开始,东航持续推进地面车辆“油改电”,安排计划投资7.4亿元用于引进新能源车辆。即使新冠疫情影响下“过紧日子”的东航,仍然坚持在环保关键领域增加投入,2020年底东航地面车辆队伍中的新能源车已超过1000辆。



东航甘肃分公司兰州机场地面人员使用新能源清水车作业(赵乐祥/摄)



东航参与研发的全球首台35吨纯电集装货物装载机交付

  为让生产运行与节能减排改造全面融合,东航主动与各地机场协调充电桩建设规划,合理制定新能源车引进计划;并联合国内航空地面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先后在全球首先研发推出了35吨级纯电动集装货物装载机和纯电动50吨级飞机牵引车,在全国首先研发推出了行动不便旅客纯电新能源登机车。



 

东航员工为新能源地面车辆充电

  与此同时,东航“油改电”项目专项组和东航地服部通过视频培训、内网学习平台(E-learning)、“东航易学”移动端等多种途径,帮助员工尽快熟悉新能源车的特性,确保新能源车辆引入后能跑起来、用得上。

  对于那些尚未有新能源型号列入民航采购目录的地面车辆,东航同样没有忘记,正在持续推进尾处理改造工程。东航已经制定了《柴油发动机尾处理系统加装方案》,采用能够同时降低尾气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的“双降”方案实施加装,安排投入5000余万元对1000余辆地面车辆进行尾气改造,可减少车辆尾气的颗粒物排放约1752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50%。



东航飞行员使用电子飞行包查阅飞行资料



东航机务人员用电子设备签署放行工卡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从2019年6月开始,东航首推基于移动终端的无纸化电子放行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签派运行监控系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实现飞行机组使用EFB终端设备签收和查阅飞行放行文件、地面实时监控、航后回收等业务功能,从而有效降低了放行资料配送成本,还能杜绝放行资料配送环节人为差错,既大大提升了运行效率,也有效降低了代理费用和纸张耗材成本。目前,东航已将这一措施推广至全机队,在机队规模、保障条件、实施平台和推进力度上均保持行业内领先,迄今电子放行航班累计已达80余万班,通过环保节支累计节约成本2000余万元。

  在持续做精做优做强生产运行节能减排的同时,东航在各个领域,不留空白、不漏死角地持续落实全域绿色发展。

  2019年,东航首次开展了全公司范围的能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培训;2020年,东航编制实施《东航集团环境和能源管理手册》,开展了上海地区生态环保专项自查,启动锅炉等设备的节能改造,落实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的污染防治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东航还根据民航局相关要求,持续推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的工作。

  作为一家主基地在上海的国际化航空公司,东航致力于运用信息化技术服务绿色发展,积极参与上海市政府部门、行业监管部门、机场、码头、航空公司、水运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和研发制造商的节能减排共商互进联动机制,分享节能减排最前沿的信息科技发展及相关工作经验,积极投身上海地区蓝天保卫战共融圈的建设。东航还持续参与欧盟碳交易、上海市地方碳交易试点等相关工作,按期完成履约清缴,并根据全国碳交易推进进程,持续开展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工作。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东航累计实现节油超过60万吨,在全公司范围内减少碳排放约200万吨,2019年客机机队燃油效率较2015年提升4.5%。五年间,东航获得了世界环保(经济与环境)大会国际碳金奖的社会公民奖、“金责奖”最佳环境(E)责任奖等奖项,在国际指数公司MSCI(明晟)的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2020评级中,东航与达美航空、新加坡航空等5家航空公司排名并列第一,是6家中国A股航空公司唯一的A级,居第一位。

  作为中国民航的国家队成员,东航将在“十四五”的崭新开篇中,继续履行民航央企节能减排的责任担当,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守护绿水青山,为旅客创造更加绿色的飞行选择,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作出“东航贡献”。(记者钱擘 通讯员赵远方、税宁)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空地全域“蓝天保卫战” 东航“十三五”减碳200万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