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简称T1)计划投资20亿元“大变身”,在6-8年内完成整楼翻新改造,现正进行创意征集招标。日前,先后负责白云机场3座航站楼建筑设计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雄向广州日报独家确认了这一消息。
未来,T1国际区布局拟重新调整,与T2国际区连成一体;航站楼东侧接驳城际车站,西侧衔接22号线车站;航站楼内部设计主基调为“轻奢”,将设标志性景观,成为旅客来到机场必不可少的网红打卡点,升级商业街区,吸引高端品牌进驻,达到SKYTRAX五星标准。整个过程航站楼不停止运营。
机场布局:
T1、T2“合体”,5条指廊打通连成国际区
创意征集文件要求,应征人在T1现有建筑条件下进行整体装修改造创意。近期规划目标年为2030年,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其中T1以2025年为目标年进行装修改造创意,年旅客吞吐量按4200万人次计算。
T1建筑面积为51万平米,设计容量为3500万人次,为指廊式结构的航站楼,由主楼、连接楼及6条指廊(东西各3条)构成。连接T1和T2(2号航站楼)的东四、西四指廊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中实施,实施后T2具备承担6000万人次以上旅客吞吐量的能力。
(未来,东二至东六全部都是国际指廊)
目前,T1的东一和东二、T2的东五和东六均为国际指廊,即将建设的T2东四指廊也是国际指廊。定位为国内的T1东三指廊卡在中间,未来将成为T1、T2国际区“合体”的障碍。
为此,本次T1改造计划将东三和东一指廊“换位”:前者改为国际区、后者改为国内区,以便T1、T2国际区打通,从东二至东六全部都是国际指廊,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航班需求以及更灵活的运营调度。
对外交通:
在3号线基础上,东西两侧均将新设轨道站点
T1一个备受诟病的痛点就是分散到达的设计,除了离主楼最近的2条指廊,在其他4条指廊到港的旅客都需要长距离步行才能走到位于主楼中部的地铁站。
未来新增的轨道交通站点将改善这一局面。征集文件显示,在建的穗深、广佛环城际将在T1东连接楼南端设站,出站口分别设于东连接楼一层A01号门外及主楼一层22号门外。另外,升级为城际的22号线规划在T1的西侧设站,与城际车站呈轴对称布置。
(城际车站布局)
这意味着,T1在目前3号线居中下穿主楼的基础上,未来东西两边都有新的轨道站点接入,旅客不用全部都走到主楼才能搭地铁了。届时,时速160公里的22号线可以比3号线更快到达市区,广佛环城际可快速到达金融城、琶洲、大学城等,穗深城际则通往知识城、新塘等。陈雄透露:“将研究通过两边的轨道交通车站,把分散到达的情况往相对集中的方向调整,让旅客更方便地进出机场。”
(机场轨道规划方案,蓝线为城际轨道)
对于开车的旅客,本次改造拟将T1南侧的P2露天停车场升级为多层室内停车场,停车场首层与航站楼首层衔接,停车场内引入城轨交通,同时建设A、B到达区人行地下通道,打造便捷交通,以提升进出港旅客服务品质。
航站楼内部:
痛点:现存5大问题,预计6-8年内完成整楼翻新
T1已经运营16年之久,楼内设施设备多年超负荷运行导致运行效率低下。需要解决的存在问题有5个:由于现有T1的对称性、以及大空间特点,导致航站楼的出入口(南北方向)、以及楼内国际/国内区域辨识度不高;由于T1、T2在建筑风格上统一,导致T1、T2在外立面辨识度不高;目前已在实施的东翼安检通道前置改造项目,完工后将改变航站楼内原有的对称设计,与整体空间可能存在和谐度的问题;卫生间设计达不到机场旅客需求;国际到达入境等候区域面积不足。
创意征集文件指,本次翻新改造工作重点是对一号航站楼作形象提升,设施设备翻新,服务设施、商业设施重新规划,以优化运营,提升服务。翻新改造工作将采取不停航施工的方案,整体设计,分区分期施工,预计在6-8年内完成整楼的翻新工作,整个过程航站楼不停止运营。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白云机场T1将用6-8年实现“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