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改造的目标,是对T1做差异化定位,打造成集航空、商业、人文、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航站楼综合体,具有鲜明羊城广州特色的城市门户。翻新完成后使之达到SKYTRAX五星标准及IATA要求(普通旅客至少应达到C级标准,CIP、VIP旅客(含持航空公司商业卡旅客)应达到A 级标准)。
要求:减少旅客步行距离,兼顾会客公务参观购物娱乐
创意征集文件要求,T1翻新改造设计必须满足旅客使用功能要求,保证各项流程便捷、有序、高效、顺畅,尽可能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布局紧凑,减少旅客的步行距离。航站楼同时需要兼顾旅客会客、公务、参观、购物、休闲等多种功能,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商业、餐饮、办公、娱乐等服务设施,以改善候机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文件提到,T1是旅客到达广州机场后第一座进入视野的公共建筑,新方案应体现其门户特性并展示城市形象。随着旅客结构和要求的改变,航站楼设施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包括各功能区域的面积分配以及进、出港、中转等设施的容量要有适度的可调整性,以适应将来的流程调整。因此,平面设计要求既能满足本期的需要,同时又要结合机场航站区远期发展规模,做到各时期航站楼的有机衔接。
方向:设计基调为“轻奢”,突出好看、好吃、好玩、科技
文件指,T1室内装修设计应基于现有结构基础,并相对现有装饰有明显的变化,达到对标一线机场、商业体的水平。航站楼的主体框架结构、外立面原则上不做改变,允许对部分外立面进行局部修改以及建筑内部的增减楼板面积修改,需在保留利用现有地面(大理石)、玻璃幕墙、屋面的基础上进行T1翻新风格设计。
本次设计的主基调建议为“轻奢”,利用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风格,干净的线条,纯粹的色彩,呈现出结构本身隽永的美感,去除不必要的繁琐设计和干扰,还旅客干净舒服的出行环境,便于旅客快捷高效地找到流程路径。设计要素上应能提炼出属于T1的基础图形,并将基础图形元素作为设计的灵魂自始至终贯穿于航站楼的风格设计中。
创意征集文件介绍了白云机场对设计方向的参考性建议。“功能上首先满足T1作为航站楼综合体的功能,主流程上便于旅客出行,其次应突出‘好看’、‘好吃’、“好玩”、“科技”要素,无缝融入到整体设计中。”
T1随处可见的钢梁框架结构、巨大风管等,是后现代工业风的体现。“方案设计须在后现代工业风元素的基础上延展提升,加入创新提炼的岭南文化元素,并在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设计用以调和工业风带来的疏离感,打造出一座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后现代工业风航站楼。”另外,六条指廊可采用差异化设计,以体现各个指廊的特色。
重点:设标志性网红打卡点,升级商业街区吸引高端品牌
翻新设计有哪些重点?文件首先提到的是商业体系,T1要在功能不变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其中主楼一层为以粤式美食为主题的商业区域、高端旅客及航延旅客休憩区;每个连廊、指廊区域设计符合整体风格的主题形象商业街区,以吸引高端品牌进驻,提升旅客消费的欲望;每个指廊区域设计有可供旅客观看飞机的休憩区域。
T1翻新需营造绿化氛围,凸显“花城广州”、“繁华如画”的花园式机场理念;重点区域可做永久性绿化设计;可考虑空间立面绿化及与流水相结合的相关设计(如果永久性绿化设计需要,可考虑对局部地面进行改造及设计)。
建筑特色方面,主楼有一条独特的中轴线贯穿东西,整体建筑南北对称,成为T1一张独特的名片。主楼三层中轴线区域空间高度独具特色(最高点达到45米),为空间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轴线两侧的承重梯形柱略显单调、冰冷、沉重,翻新设计应加以利用优化,作重点思考。
征集文件特别提到标志景观的要求,在设计上要选取合适的点位,以得当的形式,设置一个标志性景观,使之具高辨识度,有文化与艺术底蕴,且经久不衰,成为旅客来到T1、甚至是来到白云机场必不可少的网红打卡点。
T1改造要利用数字艺术(3D、projection mapping、全息成像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在设计阶段作好整体规划,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做出令人惊喜连连的动态效果,使之成为一大亮点。要对主楼三层风柱、值机岛及观光梯进行优化设计,使之融入整体设计。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政 李天研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