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20-11-14 11:00来源:航空透视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01、林郑形色匆匆的“跑部进京”

  11月4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在京会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一行,双方就深化内地与香港民航的交流合作,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引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深入交换意见。

  这次林政的北京之行其实颇不寻常,她原定10月14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但在前三天突然宣布押后。

  林郑当时提到,已梳理一系列措施报请中央政府考虑及支持,并收到中央通知。由于范围广泛,并非单一部委能决定,因此会前往北京,参与部委的协调会议,并争取在11月底公布《施政报告》。

  可见,这次北京之行的目的就是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层面对未来惠港政策的进一步支持。而在紧张的行程中,专门拜访民航总局,也突显出目前香港航空业的困境与压力。

  林郑在北京的记者会也表示:

  “今次与民航局的会面是比较特殊,因为过去几年,我当行政长官以来也未曾拜会过民航局,今次是因为香港或者全世界的民用航空事业受到这么大的打击,我希望向民航局介绍我们现时的民航事业发展、未来香港国际机场怎样继续巩固提升作为一个国际航空枢纽、我们的愿景是怎样,以及在各方面怎样可以得到中央进一步的支持。”

  今天,就来进一步探讨下北京是否会有新的惠港航空政策,以及为什么一定要支持身处困境的香港航空业。

  02、政治风波与疫情的双重打击

  对于长期以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著称的香港而言,航空产业不仅自身为香港创造大量就业和产值,其作为其他产业的支撑的重要地位,在香港不言而喻。

  仅以2018年为例,航空业为香港创造了23万个工作机会,产值占香港GDP的10.2%。

  对于这样一个香港最为核心的产业却在2019年开始接连遭到街头运动和新冠疫情的双重连续打击,所造成的冲击甚至可能影响和动摇未来10年内的香港航空业根基。

  比如,夏季一般都是香港机场最为繁忙的季节,但2019年8月,受示威冲突的影响,香港机场客流量同比下滑12.4%,单月就减少了85万人次,创机场10年来的最大跌幅。当月的访港旅客也同比减少40%,创SARS疫情以来最大跌幅。而这也仅仅是冲击的开始。

  在随后的4个月里,伴随着持续不断的示威活动,赴港旅客大幅减少,本土航空公司不得不以减少或取消航班等举措降低成本。国泰航空客运量至2019年12月已连续4个月下跌。另一家早就深陷自身财务困境的香港航空,更是有7架飞机被香港机场管理局扣押。

  本以为这已经是香港航空业的低估,但突如其来的疫情再一次让航空业的状况更为糟糕。

  2020年1月至6月国泰航空当时总营收还有276亿港币,但在今年的疫情下,上半年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48%;去年同期盈利13.4亿港币,而现在是亏损98.6亿港币。载运人次更是同比下跌76%。

  由于各国颇为严格的流动管制措施,香港作为国际客运的重要枢纽,航空出行在今年绝大部分时间基本停滞。

  国泰航空9月运营数据显示,国泰及国泰港龙航空在2020年9月的载运旅客人数仅有47061人次,相比较2019年9月的载客量下滑高达98%。不论是内地航线、亚洲航线、北美航线还是欧洲航线,这些主力航线的旅客运载量均相较去年同期下滑了94%-99%。

  唯一值得欣慰的可能就仅剩航空货运市场,作为国际航空货运吞吐量第一的机场,纵使疫情期间国际货运需求大幅上升,但由于客运航班班次大幅减少,国泰航空的货运量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3%。

  后面的故事就是大家较为熟悉的港府联同国航、卡塔尔航空对国泰的紧急救助计划。作为自救的重要措施,国泰在前不久彻底关停国泰港龙航空品牌,本土裁员近5600人(占国泰总员工17%)。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转危为机,疫情应成为香港航空业与内地融合发展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