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20-08-24 20:08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2)支持各航空公司重新与中航信谈判签署新的商务服务协议,明确业务边界,厘清各方的权利和责任义务关系。如必要,可市场化推动中航信股权层面的战略重组,改革管理体制,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发展的需要。 

  (3)出台系统性的创新鼓励政策,适应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后疫情时代。“官(政府)、产(产业主体或生产者)、融(金融机构)、学(学校/学院)、研(研究/研发机构/研发者)、用(使用方/用户/应用)、介(中介服务机构)”系统协同,全面合作,鼓励支持各种创新,激发全民航创新动能,并创造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就业机会。 

  (4)加快旅客数据和隐私保护方面的立法进程,打牢民航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基础。 

  推行上述政策措施将有助于增强我国民航企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能力,提升我国民航产业未来的“生存”质量和全球竞争力。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投资萎缩,旅客出行意愿陡降,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中国民航业承受疫情的沉重打击和疫后的持续负面影响。随着国内复工复产,国内航空运输虽逐渐复苏,但民航业仍亟需政府加紧协调推动各方围绕行业中长期的困难与危机出台系统性救助措施与政策。这些政策措施的要点包括:通过延续工资优惠政策、增发雇员补贴来稳定就业,维护和保持我们作为全球第二大民航运输大国的能力。通过市场化改革来大幅消减行业结构性成本,分别成立行业级专业管理公司市场化运营飞行员、飞机资产、机场飞行区等要素资产;规范机场起降服务;加大地面服务竞争;建立全球航油招标购买机制,改革航油供给市场。鼓励IT信息系统投资及配套政策优化改革,加快民航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适应未来的旅客需求结构变化和新经济的发展趋势。纾困与改革并行,有效应对航空旅行需求在未来24—36个月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预测共识。同时也充分总结此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建立起民航业应急救助产业政策的预案框架,更好地应对日后可能发生的其它大规模危机。 

  总之,当前民航业要立足中长期困难,坚决贯彻党中央“六保、六稳”的经济政策方针,以“保主体、保就业、保能力”为重点快速实施系统性的行业救助政策。危难当头对企业施以援手的同时,政府要引导全行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我国民航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民航新型智库(ATT)专家 张允  民航运输与服务领域的资深专家,现任中航集团(国航股份)产品服务部总经理)。

  (特别声明:本文文责自负,所涉事项和数据均依据公开资料;所有论点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和认知,并不代表作者受雇单位的立场和意见。另:本文写作期间,行业内、外多位专家给出了修改意见和宝贵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全球航油招标?成立拆机公司? 看航司视角下的疫情救助“绝地”五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