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制造 >

时间:2019-11-07 14:28来源:大飞机报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飞机制造质量不是好与坏的问题,是生与死的问题。”这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应彪在谈及质量安全时所说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上飞公司“质量十条铁律”的第一条,为7000多名上飞公司员工所熟知、铭记。

大飞机制造如何落实“四个引领”,确保质量安全,让每一位客户满意?带着这些问题,《大飞机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上飞公司这位“掌舵人”。

质量提升带来生产效率、交付速率稳中向好

记者:ARJ21一个月交付四五架,浦东基地生产线打通,C919首批交付客户零组件开工,最近一段时间,上飞公司可谓捷报连连。那么当前上飞公司的质量安全整体形势如何?

魏应彪:目前,C919项目进入适航取证关键阶段,ARJ21飞机处于批产提速时期,质量安全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全新的压力:一是融合不同型号、不同阶段的质量管理要求,形成协调、统一的质量管理模式,让有限资源发挥更大效应。二是正确处理质量和进度的关系,坚持“没有质量的进度就是浪费”的原则,以生产现场为出发点,实现生产、质量、供应链、工艺的协调发展。三是控制好浦东生产线的产品质量,让人员、设备、工艺等满足质量体系要求。四是加强人员队伍建设,解决高水平技能工人、高端制造领域专业精英等人才储备与产能提升的矛盾,解决能力不足、经验不够的困境。

从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来看,公司的发展和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在交付方面,ARJ21飞机在9月份一个月内实现交付飞机4架,不仅是上飞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国民机产业的突破。单机制造偏离呈批次性下降,航线部分架次实现问题零反馈。

记者:在质量安全方面,上飞公司的基层党组织是一种怎样的角色,发挥哪些作用?

魏应彪:基层党组织已经嵌入型号现场管理,在工作载体、活动方式等各方面推进党的建设与中心任务相融并进、同向发力,发挥出战斗堡垒的作用。

如,维修交付中心党总支部成立ARJ21飞机交付工作创新优化组,组织党员骨干以系统工程思维重新检视飞机交付过程中的准备、监造、交付、跟踪4个关键阶段,对标行业最佳实践,逐条梳理程序文件、标准作业指导书、团队管理文件等,确定各阶段目标任务、责任主体、依据标准和工作措施等输入输出要求,将程序流程化、流程表单化。把高质量交付作为支部工作目标,汇总飞机交付全要素编制计划,紧盯主要风险和工作长线逐项落实,应对遗留问题、避免新生问题、关注疑难问题,强化工位移交和总检工作质量。党员先锋奋战外场交付一线,航前航后机务保障,克服条件困难连轴满足飞行需求;交付工程全面对接,定清单、查项目、勤联络,把问题解决在交付前。交付成都航空周期从第一架机的43天缩短至6天。

ARJ21事业部党总支部瞄准飞机总装“常见病”“多发病”,成立18名党员骨干组成的EWIS专项尖兵小组专项攻坚。在分析近两年质量数据基础上,小组从作业、保护、检验多角度探索攻关EWIS安装技术路径,以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实操技能,以“线缆连接与端接无差错”劳动竞赛为专题提升完成质量,分解操作工艺,逐项落实质检要求,推动生产班组定期逐架次落实标准操作,同时以“红队例行检查”“专项每日巡检”模式开展质量监督。操作班组党员拼在生产一线,带头把接线导通质量合格率、任务完成量作为工作价值体现;工艺科室党员拼在技术优化一线,优化线束敷设装配顺序、记录固化敷设路径,以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ARJ21飞机122架机至129架机线束产品质量明显上升。

 

 

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型号质量“常见病”

记者:ARJ21批产现场质量管理最重要的环节有哪些?目前还有哪些典型的质量问题,怎么解决?

魏应彪:飞机生产制造是一个高度复杂、高度集成、高度系统化的工作,在“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下,要保证零件根据计划节拍配套生产现场,第一要加强供应商产品质量管控。上飞公司成立供应商代表处派驻国内主要机体供应商,全过程监控供应商产品实现过程,向供应商延伸主制造商质量管理理念和标准,将问题发现在源头、解决在源头,确保高质量零件输入飞机装配现场。

第二是装配现场产品质量管控环节。如最普遍的零件制孔,当前ARJ21飞机装配过程约30%左右的制孔工作需要依靠人工划线,为提高产品质量,我们一是推动工艺流程优化,积极协调供应商将部分工作前移;二是完善自身工艺方法,开发适合装配特点的辅助制孔工具;三是加强人员实操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又比如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工作。我们研发了增强现实(AR)辅助装配,利用AR技术实现EWIS 线缆连接器端接插头的快速定位与追踪、导线号自动识别,有效提升效能。

整体来说前期影响飞机产品质量的如多余物(FOD)、产品保护等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后期我们将重点对包括如活动面、舱门等产品装配问题进行攻关。针对复杂技术问题,我们内部成立了“好制造”攻关团队,集合优势资源向顽疾问题开刀。

记者:一个多月前,浦东生产线首架ARJ21飞机总装下线。在打通浦东生产线的过程中,如何管控好质量?适应新的生产线,有哪些新的质量措施?

魏应彪:一是前期充分论证。对浦东生产线所需的设备、人员、工艺文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对配套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了推演,经过局方评审认证,确保要求输入明确、设备人员到位、应对措施有效,为生产投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不怕暴露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监督审查,排定审核计划,人员全部定点至现场工位,针对问题加强现场的产品审核;同时借助局方专家现场审核,为我们进行质量改进提供有效的外部推力。

三是合理分配资源。从大场ARJ21生产线、C919生产线抽派人员支持浦东生产线工作,通过结队带教提升新员工能力,保证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四是优化检验方案。为提升检验工作效率和效果最优地发挥专业检验资源的把关、预防、报告和改进作用,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和总检的“四检”制度,保证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有效防止不合格品流到客户或下阶段工作中。

在时间紧迫、经验不足、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浦东生产线基本满足了生产进度和质量需要。目前,已有一架飞机总装下线,也将面对交付客户的挑战,这是对浦东生产线的一次大考。

记者:在C919研制批和交付批生产过程中,借鉴了ARJ21飞机哪些质量管理经验?有哪些创新的质量管理举措?

魏应彪:C919的研制生产充分借鉴了ARJ21飞机包括工艺策划、适航审查、试验试飞各方面管理经验,质量体系文件基本继承了ARJ21项目体系文件的骨架和流程,在研制阶段就已开始布局批生产,比如设置授权检验工序,数据结构化工艺文件等工作都已逐步开展。

在管理创新方面,C919项目在研制初期便引入了IPT团队管理模式,设计、工艺、质量、采购、生产等各条线打破部门壁垒,通过强化协同减少现场质量问题的发生。由于C919项目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在复材生产上也引入了试生产鉴定、试生产制造(PPV/PPM)等工作要求,这些都是ARJ21研制过程中没有过的。

 

 

卓越的质量需要一代代大飞机人接续努力

记者:2019年是中国商飞公司的党建年、质量年、安全年。站在上飞公司的角度,如何理解“党建引领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

魏应彪:党建引领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时代大飞机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作为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上飞公司要抓好产品实现,造出高品质的商用飞机,发展出一流的产品实现能力、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品牌效应。

中国商飞公司党委作出这一重要部署,就是要努力实现党组织政治优势与现代企业治理优势的融合,充分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不断以党建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通过党的建设来引领国产商用飞机实现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大飞机报》重点推荐:飞机制造质量不是好与坏的问题,是生与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