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当然没有睡大觉。在历尽惊险推出波音747后,波音很快着手研制已经陈旧的波音707、727、737的替代产品。波音用727的机身,配以先进的机翼和双发,推出了波音757,用于取代波音737和727,用于中等流量的中程航线。同时波音推出半宽机身的双发波音767,用于在高流量中程航线上和A300竞争。
757 和767在83年和82年分别投入航班服务,从销售量来说,波音757和767不可谓不成功,757和767在民航界也是率先采用双人座舱的,大大节约航空公司的空勤人员开支,但从产品周期和对民航业的影响来说,这两姐妹可比没有碰上白马王子的灰姑娘,对内夹在747、777和新一代737之间,对外也受到A320和A300的挤压,总是有点灰头土脸。波音757的尴尬在于737实在太成功了,新一代737在载客量和航程上都不逊于757,但经济性要更优秀。结果,757本来要取代737,现在反而早早被新一代737所取代了。
波音767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半宽机身,但A300/330基本上扼杀了波音767的市场,现在只有看美国空军的加油机项目是不是最后能够落实,否则只有停产了
767的优点和缺点都在于半宽机身。相比于747的6.47米、DC-10的6.19米(244英寸)和A300的5.64米(221英寸),767的4.72米(186英寸)只比707的3.76米(148英寸)宽,但比其他所有宽机身的客机都要窄。这样的好处是机身截面小,气动阻力小(波音估算可以省油达2%),靠窗或靠走廊的乘客的比例达到80%,不受欢迎的中间座位比较少。但真正的宽机身的好处也是明显的:每排乘客量多,同样两条走廊占用的“无效面积”相对较小,机舱侧壁更接近垂直,这样可以避免弯曲侧壁对乘客造成的不适,天花板较高较宽,头顶上的行李箱比较深而不会被向中间弯曲的侧壁吃掉很多有用空间,宽大的货舱也容易安排集装箱和散货。为了吸引航空公司,波音推出加长机身的767,加长航程的767也足够飞诸如温哥华到北京的跨太平洋航线,但航空公司依然钟情于真正的宽机身,波音必须面对现实。
波音在研制767的同时,本来打算在双发的基础上研制三发的波音777,用于和DC-10、L-1011、MD-11那样的三发宽机身客机竞争,填补767和747-400之间的空档。利用和767同样的机身开发新的777,在技术上风险小,开发成本低,在波音的心目中是少花钱、多办事的大好事情。在波音信心满满地准备推出时,突然发现应者寥寥。88年10月波音董事会开会时,不但质问产品开发团队的短视,还问及还有什么别的方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波音开发团队根本没有考虑过其它方案,而这时空客已经在将A330/340作为一个“家族”在成功地推销了。波音董事会责令产品开发团队在年底之前一定要拿出一个新方案来。在董事会上备受蹂躏的产品开发团队痛定思痛,推开所有的定见,从白纸上重新开始。
最早的波音777是这样一个三发、加长机身的波音767,征求航空公司意见时,遭到一片反对,波音只好灰溜溜地收回这个自以为是的方案
Delta要求机翼可以折叠,好节约机场停靠登机门时的占地,这个功能后来在设计777的时候保留了下来,但是由于重量、成本和油耗的代价,没有航空公司要
失掉先机也有后发制人的好处。86年12月,麦道宣布推出MD-11,87年空客宣布推出A330/340。至少波音在重起炉灶时,已经清楚对手的底牌。波音就从这里入手,放弃三心二意的半宽机身,做真正的宽机身,比MD-11和A330/340都要宽的宽机身,机身截面达到6.19米(244英寸)。增大的机身截面除了前面提到的好处外,还是波音第一次为客机设计一个简单的圆形截面的机身。在此之前,为了使机舱侧壁接近垂直,和机舱内便于乘客直立,机身截面都是“蛋形”的,以在保持机舱高度的同时,减小截面积和迎风阻力。但这样一来,在同样的截面积下,机身总的“浸润面积”(也称“湿面积”)就大,材料用料多,机身重量大,摩擦阻力也大。采用圆形截面同时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来有趣,这也是波音第一次在喷气客机上采用圆形截面。相比之下,A300/330/340都是圆形截面。波音的第二个重大决定就是要决定发动机布局。波音研究了双发、三发和四发。三发需要特别设计的后机身和垂尾,很早就决定不用。四发不仅耗油高、造价高,而且市场上没有合适的180KN级的发动机,A340用的CFM56只有135KN级,更大的都太大,经济性不好,所以也放弃了。在另一方面,双发宽机身在经济性上的优势从A300开始就十分引人注目,波音决定采用双发。当然,双发也有双发的问题,双发所需要的360KN级的发动机还不存在,但这是方向所在,波音把赌注下在了这里。新设计重新启用777的名字。
从波音767开始的ETOPS120,到波音777发展为ETOPS180,使双发经济性的优越性可以扩展到太平洋航线
波音777的航程和双发的经济性使四发的波音747逊色,事实上,波音777-200LR的航程甚至超过波音747-400
波音777的发动机是现在民航发动机中推力和尺寸都是最大的
波音在双发宽机身的基本布局确定后,做了两件对777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的事:一是在777投运之前,就得到ETOPS 180的认证;二是邀请8家主要航空公司参加设计。
波音从767就开始推行ETOPS 120,并向ETOPS 180扩展。ETOPS 120使得波音767可以用于美欧之间的北大西洋航线,省油的767很快取代了四发的707、DC-8,并开始侵蚀三发的DC-10和L-1011的市场。然而,ETOPS 180把更为广泛的亚太市场也打开了,不仅可以用于亚太航线,也可以用于欧亚航线。过去的惯例是,双发客机需要相当的安全航班运行时间才能申请ETOPS扩展,但波音777在一开始就获得了ETOPS 180的认证,并获得FAA的特别许可,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比如沿途备降机场因为天气或人为原因而关闭)延长15%,达到ETOPS 207。这样,波音777几乎可以用于全球所有航线,航空公司再也不需要在双发的经济性和四发的远程性之间犹豫不决了。有了ETOPS 180,波音开始大力推动超远程双发,最终导致波音777-200LR,航程达到17446千米,可以直飞纽约→新加坡航线,为现在的世界之最。
邀请航空公司参加设计是民航客机设计中的另一个革命,可以在飞机公司的自以为是和航空公司的信口开河之间达到一个实际、有效、经济的最优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有效地劝使航空公司早早下订单。不过邀请航空公司参加设计是一个很冒险的举动,8个航空公司提出16个相反的建议是完全可能的事情。果然,全日空希望加长777基本型的机身,损失一点航程,但适应高密度的日本国内航线需要;国泰希望进一步加宽机身,最好达到747的宽度,好为远程越洋航线的乘客提供更多的舒适;英航要求777的人/千米运营成本至少要比A330低10%,还要求增加机载自诊断系统,以减少地面维修周转时间。联航(United)的要求最苛刻,要能在投运之初就能从海拔很高的丹佛直飞太平洋中间的夏威夷,这实际上就是一投运就要达到ETOPS 180。波音在争执不休、互相矛盾的用户建议中,最后达成了一个成功的折衷。
波音的另一个革命性的设计是折叠机翼。波音777的翼展很宽,为了在机场靠上登机口时节约占地(机场费也可以按照较小的飞机收取),波音提议将777的机翼做成可以折叠的,就像海军的舰载飞机在航母上可以折叠起来一样。事实上,波音就打算用大大放大的A-6的机翼折叠机构。但是,这样要增加机翼的重量,这就意味着要增加油耗;折叠起来的外翼段也不能用作翼内油箱,用以增加航程。最后没有一家航空公司选择了这个选项,波音也就悄悄地取消了这个选项。固定的外翼段最后也用于增大的翼内油箱,用于增加航程。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襄阳机场与湖北机场集团航务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空管运行保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