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站楼中,饥肠辘辘的你是否曾因美味的餐食迈不开腿;夜晚到达的你是否曾被美丽的灯光吸晴驻足;急忙赶路的你是否曾落地便在转盘上寻到行李。
在空中飞行时,你是否想知道飞机的餐食如何被运送至机舱;你是否想知道跑道附近为何鲜有鸟类出现;你是否想知道华北天空为何飞行有序畅通;你是否想知道飞机如何合理配平以确保飞行平稳。
现在,随我们走进首都机场,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工作岗位,揭秘平凡民航人的默默坚守!
与鸟类打交道的驱鸟人
“师傅,既然有抄虫网,干吗还亲自动手翻草叶查看虫情呢,多脏呀……”“虽然使用网补法可以有效记录飞行区内的虫情,但也不能完全依靠抄虫点收集的数据。有时候,我们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区域的虫情,还要关注该点周边区域,这时候就要借助目视观察和手抄的方法”。这一问一答的师徒就是首都机场的驱鸟人。
驱鸟人
火眼金睛识别鸟类
“鸢、鸱、鸹、鸷、鸺、鹈、鹜、鹞、鹬……这些字,在工作之前,我真的不认识几个。现在不光要认识这些字,还要知道这些鸟长什么样,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一名刚走上驱鸟岗位的新员工说。首都机场股份飞行区管理部鸟击防范模块,肩负着首都机场土质区内鸟击防范、鸟情变化、生态环境治理和机场周边空域监管等职责。为了减少鸟类在机场内的活动,将发生鸟击事件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驱鸟员们潜心研究鸟类学,从而能准确地说出出现在机场内各类鸟的外观特征、分布区域、习性和食性、活动情况等。驱鸟员也把这项工作当成了兴趣,回家常看《动物世界》,从这个节目中他们不仅能学习鸟类知识,更可以宏观地了解动物与大自然,且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常分享近期看节目的心得体会。
首都机场及周边地区的鸟有100多种,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尤其是在鸟类迁徙时,落脚到首都机场的鸟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当接到航班有疑似鸟击的通报时,驱鸟员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从航空器上采集血样、羽毛等,再带回首都机场鸟情DNA实验室,通过与多年积累的数据,以及与首都机场有合作关系的高校提供的鸟类DNA数据库进行比对,确认该鸟情所涉及的鸟类是外站的,还是本场的。同时,驱鸟员会根据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对近期的鸟情作出提前研判,并将该信息与周边机场实时共享,形成驱鸟工作的联动合作模式。
驱鸟体现责任与爱
“在4月的跑道边,种下一粒粒希望,覆上土,轧一轧,待到8月收获季,长出一头头'野牛'。”最近,一名驱鸟员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这一头头的“野牛”,就是驱鸟员研究的新成果。通过系统研究,驱鸟员确定首都机场生态系统在系统分类上属于草原生态,并针对首都机场飞行区自然环境特性以及生存物种识别,得出首都机场草-虫-鼠-鸟的生物链结果,而以这样的生物链为思路,能有效治理土质区内的生态环境。所以,驱鸟员对土质区草种作进一步改良,最终选取人工种植野牛草。该草多年生(多年生草本指能生活两年以上的草本植物),高不到20厘米,可以减少割草次数,匍匐茎广泛延伸,可以结成厚密的草皮有效抓地,进而避免裸露的地面被航空器发动机吹袭。此外,该草种含水量少、不易生虫,进而不易吸引鸟类觅食,可以减少鸟类在机场内的活动,降低鸟击事件的发生概率。“我们现在的驱鸟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防止它们误入机场,造成伤亡。”驱鸟技师隋国辉介绍,“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人与鸟类能够和平共处,并且长治久安。”
物候专家的“小九九”
4个驱鸟巡视班组加上技师和后台管理人员,一支由老、中、青三代员工组成的驱鸟队伍让首都机场的驱鸟岗位显得既沉稳,又不失活力。隋国辉有着20多年的驱鸟经验,土质区内他自由地穿行着,所到之处见到的任何一只鸟,皆能被他轻而易举地准确识别。不仅如此,他还是机场的物候专家。前不久,隋国辉在对班组做培训时说:“马上迎来谷雨时节,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和戴胜鸟开始出现。所以,大家在近期巡视时多注意观察草的生长情况,做好草种、草高记录,做好布谷鸟和戴胜鸟的巡视驱赶工作,留心物候现象。”每到节气之时,在交接班会上,隋国辉都会提醒大家在进行驱鸟巡视和环境治理的同时,多留心动植物的生长及活动规律,这样才能把驱鸟工作做牢、做实。
首都机场的驱鸟人在不同时期把握动植物的形态特性,提高鸟击防范工作的整体水平,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鸟击防范管理体系,始终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助力首都机场绿色机场标杆建设。(刘洪涛)
守护天路安全的管制员
“XX航班上有一名旅客突发心脏病”“飞机右襟翼故障”“机组报告36R跑道一边13公里处高度2100米出现中度颠簸”“XX航班无计划告警……”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现代化的值班大厅宽敞明亮,在这里值班的管制员,与直接对空指挥的管制员不同,他们负责监控协调整个华北地区空管运行情况,他们就是华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的管制员。
管制员
他们的工作总是在不断地核对和传达各种运行信息:载有病人的航班,有没有通知各个单位做好特殊保障工作,医疗救助是否已经到位,估算落地时间,确认停靠的机位,根据机位协调落地跑道……华北空管局的管制员们,更多的时候是在与时间赛跑,与各个民航单位携手保障旅客平安出行。面对各种突发情况,他们不但要临危不乱,还要有持久的耐心和工作热情。他们虽然隐藏在幕后,但每一个指令、制订的每一条航班计划,都关系到华北地区的航班运行安全。
运行监控管制员:监控协调用爱护航
运管中心作为华北地区空管运行的信息传输中枢,运行监控席位管制员肩负着对重要航班的空管保障、处理航班及空管运行不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和搜寻援救、监控航班运行情况、与航空公司和机场单位协调等职责。华北区域所有需要协调上报的各类信息都会被汇集到运行管理中心运行监控室。虽然工作中使用的工具只是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和一本工作记录本,但通过综合信息处理系统,管制员可以随时查看航班的各类信息,掌握每一个航班的具体位置和飞行高度,以及华北区域各机场实时天气情况和航班运行情况。带有录音功能的内部专线电话,能迅速与空管各部门、各机场、各航空公司取得联系;规范的工作记录本方便管制员迅速记录信息关键要素;智能工作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管制员的工作效率。
如果你把这个岗位的工作想得很简单,那么你一定错了。航空运输极容易受到天气影响,而应对复杂天气的困难是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大风时会有颠簸和风切变,易出现复飞、中止进近等情况;雨雪天气会造成航班大面积备降;雾霾和沙尘会造成低能见度,还会影响航班正常起降。在面对复杂的天气时,管制员需要启动相应的工作预案,迅速做好协调工作,并及时处理各类不正常情况,以保障航班安全运行。
2018年,华北空管局运管中心运行监控室共保障旅客突发疾病航班超过96架次,保障载有活体器官航班150架次。据运行监控室主任黄春明介绍:“只要接到机上有旅客发病,或者航班运输活体器官的通报,我们会立即启动应急处置程序。不只是华北空管,沿线各民航单位也都会全力配合。早落地一分钟,病人就能及时得到救治。”说到这里他突然有些激动,“我昨天刚做了统计,今年1月-3月,我们保障的活体器官运输航班已经有126架次了。每一个航班的背后,都是民航各单位分秒必争的生死接力。想想我们的工作,能帮助挽救那么多等待移植器官的病人的生命,真的很高兴,觉得很有意义……”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走进首都机场 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