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存匠心:伟大出自平凡
目前,BGS共有32名配载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配载员,不但要通过层层基础考核,还要兼具大型货机、危险品货物等配载能力。在这个人数并不多的岗位上,配载员持有代理航空公司客户操作资质证书率达到70%。
杜华平是与公司一同成长起来的老配载员,作为第一批进入公司的资深员工,他已经工作了25年。杜华平所在的2号航站楼配载平馨班组,也是屡获表彰的优秀班组。班组践行“斤斤计较”的工匠精神,已陆续培养出多名优秀的配载员,其中就包括杜华平。近期,班组也正在为杜华平申请安全奖励。
前不久,杜华平负责为一架准备空机返回的飞机进行配载。在制定航班装舱图时,“手册控”的老杜对手册数据与飞机实际重量提出了质疑:既然没有旅客,那么餐车、餐食的重量则不应被计算在内。老杜主动联系航空公司进行确认,最终核实飞机实际重量与手册数据相差3.5吨。确认信息后,杜华平立即对系统中的原始数据进行修正,避免了一次隐载事故。在杜华平眼里,这只是配载员的分内工作,并不值得为此申请荣誉。
“这个岗位对员工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具备识别风险源的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细心,更要有责任心”。憨厚的老杜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平凡的配载“老兵”,能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航班保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平凡,但十分重要。
与配载一样不为旅客所熟知的一线岗位还有很多,相关人员默默地守在幕后,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旅客的每一次平安出行都离不开他们的坚守,他们扎根基层、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伟大出自平凡。(张晓冉)
行李系统的“最强大脑”
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岗位:它藏在地下,涉及行李系统运维,全程守护着“不会说话的旅客”;它时刻监控“中国第一国门”的行李系统,让每件行李平稳送达。你猜到这个岗位是什么吗?这便是首都机场行李系统的“最强大脑”——行李中控室。
行李中控室
全心运维,全程守护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行李系统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传送设备总长度68公里,共有1.3万台(套)设备、31组服务器,每天有10万件旅客行李经过。在这里,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可能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安全。
当旅客办理完托运手续,行李在传送带上开始运送时,行李中控室的全程守护服务随即开始:行李在进入运送系统后,分拣设备首先通过扫描行李上的条码进行自动分拣,根据航班的不同将行李送至指定区域。为了保障航班的飞行安全和人身安全,进入运送系统的行李经过5次安检才具备上飞机的资格。在完成分拣后,国内航班行李将等待装箱及运上飞机;国际航班行李则还要经历高速传输,由8条传输线路以最快10米/秒的速度,一路送至3号航站楼国际区域……整个过程“最强大脑”都在守护。
实时监控,确保安全
相信很多旅客都有这样的疑问:在偌大的系统中,我的行李“迷路”了怎么办?无须担心,在行李中控室有一面显示墙,可直观地看到每一件行李的运送动态、每一个环节的运转情况。看到哪里有情况,行李中控室就会立即通知相关岗位人员赶往现场处理。
当恶劣天气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时,行李中控室的服务和保障工作也一刻不会“延误”。他们时刻监控航班变更信息,密切关注每一个航班动态,坚决不让任何一件行李迟运。
同时,合理进行资源调配与人员安排,应对航班延误对行李系统的影响。航班延误会导致大量行李倒流,行李中控室会加大对重点设备的巡检力度,确保行李倒流顺畅,保证每个区域都有专人负责。除实时关注滞留旅客动态外,他们还要每小时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对危险源进行识别,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国门行李,件件放心
除守护行李系统的运行安全以外,行李中控室还进行运行品质数据分析,根据客户需求及运行特点,进行中转行李预测、航班换季行李预测、高峰时段行李预测等。
从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启用至今,行李中控室的员工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十一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保障行李系统顺利通过了重重考验,使首都机场行李系统的迟运率达到十万分之一,破损率达到十万分之三,并获得SKYTRAX全球最佳行李运输奖,运行服务指标始终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许辰)
守护食品安全的餐饮洗消工
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弯腰埋头工作4小时才稍作休息,之后又重新投入工作——首都机场良好的用餐环境背后凝聚着这个岗位员工的辛勤劳动。在首都机场,人们通常称呼他们为餐饮洗消工。他们用坚守和付出,守住了机场餐饮的食品安全底线、消防底线、空防安全底线。
首都机场餐饮公司一直以“为旅客提供高品质餐饮服务”为己任,在整个业务体系中倡导“环环都是服务链,人人都是服务员”。活跃在后厨的洗消工就是这个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洗消工
筑牢食品安全基础
机场餐厅对后厨洗消工作有一套完整标准,从去渣、清洗、消毒、漂洗、擦干、再消毒,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位。因此,洗消工必须在上岗前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洗消工须穿白大褂,戴口罩、帽子;消毒水严格按照170:30000配比,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4小时;餐具须经过初步清洗,再用消毒水浸泡10分钟,然后用流水漂洗,再用消毒毛巾擦干,最后还要进行二次消毒;餐厅中各个角落统一按照卫生标准、规范有序清洁……
强化设备设施管控
餐厅配电箱一般被安放在洗消区域。由于配电箱是餐厅消防安全的命脉,洗消工须每周对其进行常规检查,确保店面所有线路及设备正常运行。另外,洗消工每日还须确保洗消区域安全出口畅通,以及应急灯工作正常。
以首都机场一个店面为例,洗消工每日须检查本区域消防设施11个。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对大功率设备以及其他设备设施进行细致检查,对用电线路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目前,餐饮公司洗消工平均年龄40岁左右,将机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理论知识、应知应会内容熟记在心,使用消防器材也得心应手。他们用真情和汗水为旅客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壁垒,是机场餐厅名副其实的安全守护者。
打造商圈安全生态
机场餐饮店面内部分制作工具是空防安全重要管控对象。洗消工在每日开闭餐时对制作工具进行上锁管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相关制作工具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为锻炼队伍、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餐饮公司不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每次演练警报响起,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地先将个人所管理的工具清点好,及时上锁。”一位在3号航站楼工作的洗消工说。
不仅如此,在店面服务员撤桌后,被移回后厨的厨余垃圾也是他们的关注重点。用餐高峰时段过后,当垃圾清理人员进店回收废弃物时,洗消工会再次核对相关工具的数量,将现场安全“6T管理”(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规范、天天清扫、天天检查、天天改进)与安全责任网格化制度有机结合,维护商圈安全运营秩序。
洗消工虽不直接服务旅客,但为旅客用餐提供了最认真的服务。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次次弯腰、一次次检查、一次次演练,满足了旅客的就餐需要,用平凡诠释真情服务。(曾璐)
平安机场的供电“安全卫士”
每天都有上千架次航班在首都机场起降。而由超过1000公里电缆线路织起的首都机场电网,守护着每天超过20万旅客的安全进出港。璀璨灯光背后,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供电站的高压运行电工,用连续19年安全运行,践行着他们打造平安机场的承诺。
高压运行电工
专业可靠的“护航人”
高压运行电工是首都机场地区唯一具备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电气设备调度运行资质的人员,他们负责首都机场近30平方公里范围内2座110千伏总降压站、1座35千伏总降压站、186座10千伏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整个首都机场地区,从塔台导航到跑道照明,从航显系统到空调系统,从企业办公设施到附近居民生活,每一处都离不开电力供应。而高压运行电工的职责就是巡视、运行、维护、调度、管理首都机场地区的高压电气设备,保证它们持续、安全、可靠地为首都机场航站区、飞行区、工作区和生活区供电。首都机场地区每年5.8亿千瓦时的供电量占北京市顺义区用电量的1/3;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99%,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多年来,首都机场高压运行电工始终扎根一线,履行着电力能源“护航人”的使命和职责。
望闻“闻”切的“电医生”
首都机场面积大、发展时间长,电气设备年代跨度大、型号繁多。为了确保每一台设备的绝对安全,扎实的技能本领必不可少,电力行业的望闻“闻”切便是他们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望”即通过观察设备外观判断其是否运行正常;第一个“闻”是用耳朵听设备运行的声音;第二个“闻”是用鼻子嗅设备间内是否有异味;“切”是用仪表仪器来测量设备的电量数据是否正常,比如用万用表测量各线路的电压、电流,各元件的电阻等。
“电医生”团队坚持不懈地巡视检查设备,每年两次系统性、有针对性地维修保养设备,及时发现、识别、消除电气设备隐患。
智慧机场的“探路者”
多年来,首都机场电网的运行管理始终坚持“人防、物防不如技防”的理念。通过不断强化对高压运行电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调度管理系统,目前首都机场在确保持续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智慧机场建设,高压运行电工也实现了从单兵实战作业到智能科技团队协作的升级。
首都机场电力监控调度中心实现了对首都机场总降压站和10千伏变电站的“五遥”(遥控、遥信、遥测、遥视、遥调)及集控、调度与保护管理。高压运行电工现在可以在调度中心实现对运行设备数据、状态的全面监控,同时还可对系统设备进行远程调度、控制和操作。
据悉,近年来不断引进的带电检测技术、电缆在线监测技术,也极大地提升了首都机场高压运行电工的检修能力。在供电量不断增加、供电范围不断扩大、变电站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首都机场的供电可靠率稳中有升,电网运行始终保持绝对安全,电网智能化管理水平也实现了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