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航空制造 >

时间:2019-03-06 15:30来源:中国航空网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由中国自主研发的ARJ21支线客机,以及C919干线客机相继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的航空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两款飞机的成功冲上云霄,还离不开这样一群人——飞机结构强度团队。正是他们用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攻坚克难,才保证了飞机在飞行中的坚固和安全。今天(3月5日)下午,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结构强度团队的五位成员,回到了他们的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在场的学生们分享了ARJ21和C919在研发过程中的幕后故事。而这几位校友的到来,也正式开启了南航校友重大科研团队思政公开课的帷幕。

ARJ21试验曾遇重大失败 为解决问题团队成员七个月几乎不见太阳

2017年5月5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欢呼。而2008年11月28日国产支线客机ARJ21的首飞成功,在当时也引发较大的关注。不过,你是否知道,这款支线客机在日后所经历的一次试验失败,竟引发该项目可能下马的传言?在今天的思政公开课上,现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结构强度工程技术所副所长的朱林刚,就分享了这段往事。

 

时间回到2009年12月1日,ARJ21支线客机正在进行2.5g极限载荷试验。对于这次试验,团队成员们都抱着非常大的信心,甚至连庆功酒都提前准备好了。但当试验数值加载到87%时,现场突然传出一声巨响,试验物体发生损坏。看着原本信心满满的试验却以失败告终,包括朱刚林在内的几位成员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当试验失败的消息传出后,朱刚林所在的团队几乎受到了整个行业内的嘲笑,当时甚至还有传言称ARJ21这一项目就要下马了。朱刚林透露,当时他们承受着非常巨大的压力,但也正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压力,让他们有了涅槃重生的机遇。朱刚林回忆,自那以后他们开始经历了一段见不到阳光的日子。“因为当时我们要么在厂房,要么在宾馆,出行都是在凌晨和深夜。”经过从寒冬到酷暑的七个月的钻研,团队成员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和解决方法,并在2010年6月28日顺利通过2.5g极限载荷试验。根据统计,在这七个月的时间里,这支36人的团队完成了八十多份报告,花掉了一万多张A4纸。

朱刚林坦言,类似这样的故事,只是几代中国航空人在追梦路上的一些小的片段。朱刚林也希望南航的学子们在面对挫折时不要害怕,要拥抱失败、永不放弃。在演讲的最后,朱刚林还结合当今航空业发展的格局,告诉在场的学生们目前中国正在仰望、追赶,乃至审视、挑战波音、空客这样的巨头,而最终的超越,他希望在座的各位学子可以参与进来。

常见的下拉式行李厢来自C919 飞机驾驶舱仪器大都实现国产化

如今人们在乘坐飞机时,都会发现不少客机机舱里的行李厢,都采用了下拉式的样式。可你是否知道,这种下拉式的行李舱,最早就是来自中国的C919大客机?在今天思政课的互动环节中,中国商飞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项目部一直从事C919飞机项目管理工作的黄伟,便透露了关于C919的不少“秘密”。据黄伟介绍,C919项目在2008年立项之初,便前瞻性地瞄准了十几年后的今天诸如波音737MAX这样的新锐机型所具有的水准。正因为这样的前瞻性理念,使得C919飞机上也运用了大量新锐技术。黄伟透露,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C919样机驾驶舱中的几块亮眼的大显示屏,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而前文所说的下拉式行李厢,在亮相后也受到了大范围的模仿。黄伟还介绍,与网上所传言的中国商飞只是为C919设计了外壳不同,C919飞机有非常高的国产化程度,飞机的总体气动能力,以及相关的计算验证分析能力,都是完全由商飞自主完成。黄伟也告诉学生们,C919驾驶舱里能够触摸到的设备仪器,几乎全部都实现了国产化。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七个月用掉万余A4纸 研发成员揭秘ARJ21研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