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航空业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数字化成为业界公认的新价值增长点。由此,包括本土航空企业在内,多家巨头开始积极布局航空产业数字化“蓝海”。
业界人士认为,对当今的航空业来说,数字化意味着安全、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而中国航空产业的数字化是一座“富矿”,将为全球创造新的庞大商机。
多家企业布局航空数字化
中国政府部门和本土航空业对新技术的应用一直持积极态度。
2018年,中国民航局发布了《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多家航空公司随后相继宣布解除“手机禁令”,此举被业界视为中国正在加速构建航空客舱空中互联网新生态圈。
而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民航发展目标中,中国民航局更是进一步提出,要促进民航“无纸化”服务提质升级,鼓励人脸识别、自助值机、自助托运、智能问询等系统建设,探索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与民航安保工作的融合,推进空中接入互联网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在利好背景下,空中互联的“蓝海”市场清晰可见,多家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向了高价值的航空业。
2019年新年伊始,南航在其国内航线上全面展开网上选座业务,并大力推进电子登机牌等服务。
总部位于广州的南航拥有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民航机队,在2018年为超过1.39亿人次旅客提供了航空出行服务。最新统计显示,数字化选座服务推出后的第一周,就有约75%的旅客通过数字化手段预选座位,相比该业务开展前增长了125%。
之前,作为数字化战略的一部分,南航已于2018年上线了“南航e行”,将移动互联网与航空出行全流程服务结合起来,整合航空旅游上下游行业资源,打造了集成一站式服务的南航移动应用平台,为旅客提供出行门到门的服务。
国内另一大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则在2018中国航展上宣布,携手霍尼韦尔公司为其机队提供辅助动力装置和售后服务,其中就包括GoDirect互联维护技术,即基于数据的预测性维护技术。
据了解,通过这一先进技术,航空公司可以连接飞机,下载辅助动力装置维护和故障等相关数据,而这些数据会以直观的、视觉化的方式传递给飞机维护团队,以帮助他们对即将发生的硬件故障进行高准确率预判, 同时识别尚未发生的潜在问题或故障,使工作变得更加主动、高效。
2018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商飞合作的“王坚大飞机工作室”成立,探索在中国大飞机研制中采用智能制造技术。
这一合作无疑开启了中国互联网技术企业与本土商用飞机制造商合作的新局面。据悉,未来双方将共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与商用飞机制造领域深度融合,实现商用飞机研发、制造的数字化。
除此之外,国泰航空及国泰港龙航空也从2018年10月29日起,每天在上海浦东机场出发的15个航班上“试水”无纸化便捷出行——从机票预订、支付、值机到登机,旅客全程均可享受电子化服务,而这是国内首条实现全部无纸化的地区/国际航线。
“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航空业公认的新价值增长点,而中国的数字经济和基于数据、互联技术发展起来的技术企业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亚太区副总裁徐军表示,新技术的注入将令航空产业大有作为。
航空产业数字化价值凸显
对当今的航空业来说,数字化意味着安全、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这令它在航空制造和民航运营方面拥有巨大的价值。
目前,飞机是全球单个价值最大的“重资产”商品,它长达数十年的漫长生命周期创造出了从研发到运营、维护等环节众多且价值巨大的产业链。同时,飞机还是个不断产生海量数据的“大块头”。比如,每架波音787梦想飞机年产生数据量就能达到TB级别。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数字化开掘航空产业链“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