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军用航空 >

时间:2019-01-14 14:45来源:旋翼飞行器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写在前面

米-26(Mil Mi-26; Миль Ми-26;北约报告名称——光环[Halo])是一型苏联(今为俄罗斯)的军民两用重型运输直升机,生产代号为伊扎尔90(Izdeliye 90)。米-26是当今世界上能够量产的直升机中体型最大且性能最强劲的。

我在上一篇关于米-12的文章中写过,苏联起初为了服务其全球争霸的军事战略,非常迫切地想要赶在美国之前开发出能够吊运重型武器装备,甚至是核武装备的重型运输直升机,米-12应运而生。但是也正是因为米-12的研制主要目的是用于战略弹道导弹的移动布点,随着苏联军方需求的变化,导弹布点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更改。造价昂贵、性能惊人的米-12立刻失去了用武之地,因而并未投入量产。

虽然米-12为苏联和米里设计局带来了巨大的荣誉和声名,但事实上它并未带来实际的利益,或者说经济效益,增长过快且无节制的军费虽然促成了苏联早期航空产业的飞跃发展,但是却已经拖累苏联的经济社会正常发展。认真总结米-12研制工作中的成败之后的米里设计局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苏联第三代直升机米-26的研发之上,尽管有效载荷相比米-12略逊一筹,但是米-26的其他性能指标和经济性都远远超过了米-12。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架军民两用的直升机,虽然军用的优先级仍然很高,但它的研制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服务苏联军事战略,也同时谋求在民用领域开花结果,希冀高投入的重型直升机产业也能获得相应的高回报。

可以说相比于此前的一系列大胆创新、敢破成规的重型直升机,米-26算是稳中求胜,功在不舍。

 

俄罗斯空军的米-26

本号持续针对旋翼飞行器理论、设计、未来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感兴趣的读者欢迎关注。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的数十年间,米-6一直是苏联重型运输直升机的主力机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苏联对直升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执行任务的复杂性大幅提升,研制载重量更大的直升机已经称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武装部队提出需要载重量在18吨以上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以满足机械化步兵师运送新式作战装备的需求。与此同时,苏联有关政府部门也提出需要可运送大型民用设备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以便开发西伯利亚地区及北方沼泽和冻土地带。原有的重型运输直升机米-6无法满足军方和民用部门对大载重运输直升机的要求,所以苏联政府决定研制一种新的重型直升机,其有效载重应比米-6直升机大1.5 ~2倍,目的是提供军用和用于苏联广大边远地区的勘探和开发。

 

 

图——直升机尺寸对比图,其中体型之大最显眼的就是本文的主角

米-26是苏联时代快速机动战役理论的直接产物,虽然它的民用用途也在考虑之内,但军事需求的优先级显然更高。在苏联军方的作战理论中,大型野战机场一般情况下不能设置在前沿,通过安-22或伊尔-76运送到战区的人员和装备,要向前线机动,还需要跨越最后这段500~700公里的航程,而这样一段航程,恰恰是重型运输直升机最能发挥效力的舞台。

重型直升机对机场设施要求很低,快速开辟出的前沿简易机场就足以使用。这样一来,大量人员和重型设备就可以通过垂直输运快速抵达战场前沿,保证前沿人员装备规模和火力强度足以压倒对手。苏联军方还特别强调战役“突破-扩大”理念,要求在大规模战役中一旦实现局部突破,就必须向突破口快速投入大量人员及装备,确保突破成果得以扩大,这一理念同样对重型运输直升机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图——1984年航展上的米-26

研制历程

新一代重型直升机的研发工作仍然由米里设计局承担,以军用和民用兼顾的重型直升机为设计思路,其目的是取代早期的米-6和米-10,新机型的开发从选择直升机布局和确定基本性能开始。设计人员尽可能多地使用米-6和米-12型机的生产和组装设备,以及试验设施。新一代重型直升机被命名为米-26,1971年12月,新一代重型直升机的研发得到了苏联飞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的批准。根据用户需求,新一代重型直升机旨在将重达20吨的货物运送到400公里远地方,静升限超过1500米。

米里设计局与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以及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进行了多轮沟通,设计人员最终选择了经典的单旋翼带尾桨布局,旋翼系统为传统的铰接式旋翼。米里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在确定旋翼的最佳参数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通过与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的共同努力,成功开发出了玻璃纤维结构的旋翼桨叶,大幅增加了旋翼的效率。旋翼采用直径为32米的8片桨叶,是世界上桨叶片数最多的单旋翼直升机。与米-6的5桨叶旋翼相比,重量轻了40%,桨毂采用钛合金材料,与米-6的桨毂相比,疲劳强度更大,重量轻15%。桨叶采用钢质大梁,在结构上形成不同的小单元,以利于构成所需的翼型。桨叶后段件有上翘的升力翼型,桨叶具有中等程度的扭转角,其数值稍大于米-6旋翼桨叶扭转角。桨叶厚度从桨根到桨尖逐渐变薄。桨叶最后一个小结构盒使桨尖有一定的正上反角。各片桨叶的后缘都有调整片,可在地面进行调整。旋翼桨叶采用玻璃钢蒙皮和玻璃钢桨尖罩,其前缘有不可拆卸的钛合金防磨蚀条。为适应高寒地区使用,桨叶采用电热防冰装置。旋翼转速为132转/分,桨尖速度为220米/秒。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稳中求创新——苏联重型直升机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