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18-12-18 18:45来源:航空维修专业者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从2003年开始设计、到2010年完成首飞,波音787飞机已先后5次宣布延迟交付。事实上,在这一波音公司用678亿元人民币重金打造的项目中,“延迟交付”只是一个结果,而其真正的过程却是:波音公司在787项目上实施的供应链改革让波音走了弯路。

 

 

 

全球供应模式尝试

 

 

 

在787项目上,波音首次采取了全球供应链的战略:除自己的工厂外,波音只面对全球23个一级供应商,数量与过去相比大为减少。然而,在赋予供应商空前责任的同时,也是一次充满风险的尝试。

2003年,是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特别年份。受美国“911”事件的打击,全球航空公司陷入了持续低迷状态,波音公司自2001年开始就裁掉了40%的劳动力。也就是在这一年的5月7日,波音发布了超效7E7飞机的最新设计方案,7E7就是787的“匿名”。后来为了迎合中国人喜欢数字8的心理,波音最终将其定名为787飞机,而中国也没有让波音失望,不但成为了787的启动用户,更是订购了58架787。

波音未来飞行体验中心市场总监Sandy Ward告诉记者,波音787最大的卖点是它的复合材料比重高达50%,这使787能比同级别飞机节油达到20%,这对于航空公司具有非凡的诱惑力。

在外界看来,波音787甚是“风光”的背后,波音内部进行的却是一场供应链革命。据了解,在波音787项目上,波音首次采取了全球供应链的战略,作为一向以沉稳著称的波音,这在40年以来是一次革命性的跨越。为此,波音公司将其原在华盛顿州工厂的大量工作转包了出去,分散到了美国14个州和美国以外的11个国家和地区。

波音的目的很明确:在787项目上,除了自己的工厂以外,波音只面对全球23个一级供应商,核心供应商数量与过去相比大为减少。

而在整体外包合作商上,数量却是大量增加。在20世纪50年代,波音707飞机只有约2%的零件是在国外生产的,而波音787飞机是波音公司在全球外包生产程度最高的机型。按价格计算,波音公司本身只负责生产大约10%——尾翼和最后组装,其余零部件是由40家合作伙伴提供的,机翼是在日本生产的,碳复合材料机身是在意大利和美国其他地方生产的,起落架是在法国生产的。《金融时报》还特别为此刊发了充满溢美之词的文章《制造波音飞机更聪明的办法》,可见波音当时的举动被业内纷纷看好。

猝不及防的意外

 

 

 

然而,波音在赋予核心供应商空前责任的同时,也在进行一次充满风险的尝试,而且问题的出现总是猝不及防的。

2007年,波音宣布第一架787飞机由于总装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被迫将整个项目进度推迟了6个月。

据悉,当标号为ZA001的波音787首架试飞飞机的第一个机身装配件从运输机上卸下时,大家就惊异地发现:机身的外壳并没有完全连接上,内部结构也没有按要求全部装好,一些辅助支撑结构件和部分结构是用一些临时的紧固件“凑合”连上的。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低级失误”呢?早在当年的五六月份,波音就已感觉到有些供应商的进度将远远落在预定进度之后。而由于没有足够的紧固件用于二次结构的装配,精灵航空系统公司(波音的供应商之一)不得不将整个部件先“拼凑”成一个框架,波音再把这个部件运到埃弗雷顿工厂,在那里完成一些二次结构的装配工作。在这一“意外”发生后,波音第一次开始意识到:它的供应链或许出了问题。

“组装件”模式失控

 

 

 

“下订单模式”虽然看似传统,波音却可以把最大的权力和最小的风险把握在自己手中;而 “全球并行生产”的“组装件”模式,却给波音的供应商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波音的初衷并没有错。在787项目上,波音改变了供应链结构。首先,波音赋予了一级供应商前所未有的设计、开发、生产权限以及项目责任,让波音与他们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交错的网络;此外,这些一级供应商用同样的方式,与它的次级供应商建立了关系。比如,负责波音787发动机研发的罗罗公司和GE公司,同样把发动机挂架、短舱以及反推装置外包给了其他供应商。

而波音最大的革新,还在于交付流程的改变。以往,供应商生产的部件和系统完成后,只需直接交到波音公司的总装工厂;但是在波音787项目中,一些供应商不仅要完成所承担的部件和系统的生产,还要完成相关部件的综合和系统的集成,然后再把一个组装件交给波音公司。而正是这个“组装件”的要求,给波音的供应商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以前,波音飞机更多采取的是业务转包模式,我更喜欢称之为‘下订单模式’。”来自中航集团沈飞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记者,波音通常委托中国的航空制造企业进行零部件的制造和加工,最后统一交给波音总装。沈飞就是787垂直尾翼前缘的全球唯一供应商。这种模式虽然看似传统,但可以把最大的权力和最小的风险把握在波音自己手中。

然而在787项目中,这一传统的模式被颠覆了。例如,精灵航空系统公司不仅负责机头41段和前机身的制造,同时它还负责安装驾驶舱、前起落架、通用计算机系统以及布线、液压和控制器等其他功能部件,并使之与中机身段相连接。

波音公司试图通过“全球并行生产”的协同方式,为787项目开拓一片崭新的天地,但这一“大胆变革”的结果或许让波音感到失望:因为在首次交付延误之后,波音又先后宣布了4次787延迟交付的消息。

尚在观望中的整改措施

按照全球最新的采购理论,采购管理不仅仅要关注采购执行过程,也要关注采购资源的管理,即潜在供应商库的管理,以及供应商准入的管理,这样就对供应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787飞机宣布首次延误后,波音公司曾经仔细总结教训,并把它归结为三点:一是波音787飞机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所以从设计到实际生产过程很艰难;二是把进度安排得太紧;三是新机研发的同时,没有及时开发新的工具和工艺。

然而,“这显然不是它最核心的问题。”一位长期观察波音与空客的专业人士表示,波音公司自己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7年底,帕特里克沙纳罕接替了迈克拜尔,成为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副总裁兼飞机项目总经理,他所做的工作就是直指供应链问题的核心。

“我采取的第一个举措是撤销集飞机开发与生产功能于一体的部门,将项目团队分为3个不同的部门。第一个部门是开发部,不仅要负责设计,还要负责与认证和交付有关的工作;第二个部门是供应商管理部,直接向我汇报,使我能够直接接触到合作伙伴网络;第三个部门是总装和运营部,负责监督制造工作和质量。”帕特里克沙纳罕曾对媒体介绍他的整改措施。

“按照全球最新的采购理论,采购管理不仅仅要关注采购执行过程,也要关注采购资源的管理,即潜在供应商库的管理,以及供应商准入的管理,这样就对供应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MT咨询供应链高级顾问赵杨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不仅仅是波音成立了单独的供应商管理部,在过去5年,92%的世界500强公司都设立了独立的部门。

之后,波音公司开始着手解决存在已久的问题。2008年,波音宣布收购787飞机机身部分的生产商——Vought工业公司所持有的意美合资机身制造商Global Aeronautica(全球航空)50%的股份。这一并购事件被看做是波音对其麻烦不断的787梦想飞机计划进行整改的举措之一。

不过,波音公司随后在一项声明中承认,介入全球航空并不是解决787供应链问题的万能药,波音公司将继续监督全球航空以及其他主要的787供应商。

案例点评:全球供应链的管理难度

 

 

 

波音787飞机从产品研发,测试,再到生产组装,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自正式批量投产开始,精益生产实质上就在考量供应链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及时性。

不能说波音公司做的不够好,只是当787计划广泛涉及全球供应链时,管理4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和组装流程已经超越了传统制造的概念,因此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解剖波音787不断被延期的缘由。

首先,对于诸如这种包含海量零部件的飞机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清适合外包的流程和企业功能。如果将产品的制造风险转移给上游供应商,从外包零部件到外包组装件,增加供应商之间的系统对接,同时面临追赶进度,那么肯定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零部件供应与衔接上的矛盾。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波音787颠覆了供应链的模式,却换来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