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机务维修 >

时间:2018-11-18 22:48来源:硕士博士圈 作者:中国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一个集团48个分公司,却几乎都围绕修飞机。有人说他走的是一条“窄路”,或者是“小胡同”,甚至是“死胡同”。一路上,曾有无数人嘲弄他,质疑他,但他却都成功了,他就是海特的董事长李飚。


 

1971年出生的李飚是个听话的孩子。小学,初中都在父亲的安排下按部就班上学,包括日后去一所空军航空工程学校读中专。

那个时候,李飚最大的梦想就是端上铁饭碗,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城里分到一套房子。

不过,真等他1986年顶职去父亲所在的军工厂,得到的却只是一份3年的合同工,也就是大伙口中的“泥饭碗”,而且专业也不对口。

当时,在计划经济时代,当工人尤其是军工厂的工人相当吃香,自来水、煤气等都不要钱,隔三差五还发米、发油、发面。所以,很多厂矿子弟成天在一起唱歌、拉二胡,日子过得非常快活。

但是,那一切与李飚无关。因为他是合同制,只有干巴巴的十几元死工资,什么福利都享受不到。

李飚当然不甘心,他寄希望于读书改变命运 ,“函授、自考、夜校,只要能上的都去上。”同时,尝试着做生意,包括航空器材、建设有线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家用电器等10多种工作,李飚都涉足过。

不甘心的还有他父亲。老人家在体制内工作了大半辈子,可以说把最美好、最青年的一段时光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但是,等到快退休的时候却赶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厂里活越来越少,待遇越来越低,你说心里能不窝火吗?

所以,当1986年第一波下海经商热潮来临时,老人家毫不犹豫下了海,参与成都一家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的成立,负责与军工配套的数字检测设备、放大器、滤波器、功能板卡的研发与生产。

他不只是自己下海,还把李飚也拉了过去。后来,李飚在研究所里担任市场经理,承担采购电子元器件、联系客户的工作。

没有想到的是,研究所第一年就赚到了2万多块。3年后,销售收入更是达到几十万,李飚自然也拿到了上万块的业绩提成,小伙子心动了,“别人能干,我们也能干!”

于是,1991年,李飚说服父亲拿出1万元,成立了海特公司。父亲负责技术研发,其余的销售、采购、后勤等工作全部由李飚承担。

刚开始,公司主要定位为电子零部件的维修。

那段时间,李飚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为啥?赶时间!因为电子元件要求极高,比如一个电阻,其精度往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面4位数,所以李飚要在成都几个电子市场来回奔波四、五趟,才能在1000多支电阻里面才能找到一支合格的。

没有想到的是,钱没有赚到,病却找上们来。由于经常饱一顿饿一顿,李飚不久就患上了胃病,1992年春天更是痛到从自行车上滚下来,一头栽倒到农田里。那一年,他刚刚21岁。

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必须调整方向!”

“往哪里调整?”

“进军航空电子维修业。”

进军航空电子维修业,那是说干就能干的?

要知道,如果说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那么电子控制器就是飞机的大脑,“电子控制器是一场革命性进步,能在10毫秒内对发动机状态进行修正。”

要知道,当时国内不仅航空维修人才极度匮乏,即便熟悉的也是前苏联的模拟集成电路,对于新引进的波音、空客飞机的电子集中电路根本就看不懂。

所以,维修技术全掌握在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手中。与上百年历史的老店竞争,那不等于送死吗?

更主要的是,航空维修业是国家管控的行业,你一家小小的民营企业怎么可能拿得到牌照?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修飞机”成就了李飚的“飚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