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战机(8架SK单座型和4架UBK双座教练型)抵我国安徽芜湖的空军基地,同年11月25日,剩余的12架苏-27SK型飞机也按时到货,至此代号“906工程”的向俄罗斯购买苏-27战机的合同履行成功,24架战机加入我人民空军战斗序列。引进该战机的意义,我们今天怎么来看都不为过,它是中国空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我们打开了三代机的大门。这一批飞机对我空军来说有多重要呢?我来举这样一个例子,因为当时空军的装备极为落后,为了让飞行员开拓视野,曾经在全军选派飞行员赴空三师体验三代战斗机。那么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当然不够使用,所以首批的苏-27SK战机被高强度的频繁使用,此外它们还承担着为全军编写训练教材和研究新战机的战法训法等诸多任务,成为当时我军飞行员窥视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扇大门。
于是寿命本来就比西方战机短的苏式战机大多在服役十几年之后就被强制退役,当时苏27的机体设计寿命是3000小时,起落寿命为9000次,很多飞机甚至没有达到飞行时数却因为做了大量蹲起落的动作而提前退役,这是非常普遍的,2009年就有军迷拍到了08号苏27战机报废的照片,才17年时间。很多人觉得不值得因为在90年代一架苏27顶数万下岗职工的安置费用,但是这样的事情却是有着莫大的意义的,当时空军副司令王海将军还曾经严厉批评了部队因为担心损坏装备而消极训练的现象。
当然这也暴露了一个直到今天也仍然存在的另一个现象,那就是我军长期缺乏重型三代机教练型号的问题,我军目前已经拥有数百架重型战斗机却基本依赖进口的40架苏-27UBK教练机从事训练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双座型歼-10的生产打破了这一困境,但是问题依然很严峻,国产双座型的歼-11BS也不可能在备战之余再承担这样的工作,所以L-15“猎鹰”高教机的加紧生产服役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