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另外一个看看怎么回答,就是民航局在去年年底有一个调控的文件,这个文件的话在春夏已经开始执行了,这个对于从航空公司和机场来说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思路上会有什么变化。
何剑锴:第二个问题能重复一下吗?
嘉宾:民航局针对去年11月份的一个文件进行调控,一个是胡焕庸线和准点率的调控,看看对你们的枢纽战略有没有什么影响?
何剑锴: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最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因为确实来讲您提的很专业,非常专业。
第一,在目前我们三大枢纽时刻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建立枢纽,如何支持支线机场的通达性?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美国也有美国的国情,欧洲也有欧洲的国情。美国的国情是他大部分的机场除了纽约的肯尼迪还有里根机场还有一个芝加哥的机场,三个机场是时刻协调机场,其它的都是时刻非协调机场。
就是说美国的机场没有时刻问题只有廊桥问题和登机口的问题。
所以说美国能够做大量的支线航班来建这个网络,但是中国的情况事实就是如何,由于空域的资源、各方面的限制,确实在北上广时刻很紧张,非常的紧张。有的时候我们就在说,其实我们也在考虑,我们最近也一直在思考。
能不能做一个航班,比如说从杭州飞机到上海,来做一个支线的接波,把杭州的客人通过上海的国际航线转出去,但是还是受限于时刻的问题,我只是举个例子。可能周边还有很多的小机场义乌机场,各方面的小机场能不能飞到浦东来。
但是,受制于时刻的问题我们在考虑,现在目前可能能做得事情是这样的,就是在时刻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只能是通过一些其它的方式,比如说高铁,我们可能就是说还是通过寄希望于国家的一个综合的交通枢纽体系的一个规划,能够把高铁通到浦东去。然后利用高铁来解决杭州到上海或者说各方面到上海到浦东机场的接波,这些支线机场的接波,因为现在中国的高铁已经很发达了,而且这个高铁是非常的厉害。
怎么样,在现在中国时刻有一点紧张的情况下,可能要有中国的一些解决办法。
这个是第一个问题的一个回答。
第二,您说的总量的问题,我们其实总量限制:
1、我从一个旅客的体验来说,我是拥护控总量这样的一个措施的,不是说任何,我深有感受,去年的7月份我上海到北京,然后在飞机上坐了7个小时,当时整个飞机上的其他旅客都很难受,水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大家可以看控完了总量之后,确实今年的整个正版正常性有了大幅度提高,上海、北京航班准点率有很大的提高。
所以,从一个旅客的角度我觉得在中国这样一个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是赞同这样的措施的,这样一个发展期内这样的措施。你说对枢纽的建设有没有影响,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觉得是这样,就是说随着今后空域的放开或者是各方面的放开,我相信这方面可能这个总量控制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措施。
可能到时候我们还是有机会来这个事情,就包括枢纽这样子的一些事情,我想说的意思是,可能暂时我们建枢纽包括网络的这种通达性的步伐会慢一些,但是总归是会往前走。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