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冯正霖表示,2018年我们将持续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快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跨越
冯正霖表示,我国正加快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跨越。随着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的梯次展开,安全高效、通畅便捷、绿色和谐的现代化航空服务体系将逐渐形成。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航空出行次数将达到0.5次,到2035年人均航空出行次数超过1次,一些目前的老少边穷地区人民也将能够享受基本航空服务计划提供的航空运输服务,民航越来越飞入寻常百姓家,全方位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航空服务需求。
新华网:我们知道中国民航是伴随改革开放走入寻常百姓家、飞向全球,新时代下中国民航怎样加油再起飞?
冯正霖:民航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在交通强国各领域中最具国际比较性,在国际互联互通中最能发挥先导作用。民航局党组按照十九大的战略安排,谋划了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概括起来就是“一加快,两实现”。即:
——到2020年,围绕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瞄准解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和基础保障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重点补齐空域、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员等核心资源短板,大幅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加快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
——到2035年,围绕服务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瞄准解决人民群众多样化航空需求和民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着力“均衡发展、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国际航空、支线航空、低成本航空、货运航空,大力促进通用航空发展,全方位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航空服务需求,实现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的跨越。
——至本世纪中叶,围绕服务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瞄准全方位提升国际竞争力目标,着力增强国际民航规则标准话语权和技术创新引领力,重点推进航空业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从多领域民航强国向全方位民航强国的跨越。
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过程中,中国民航局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要坚守好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三条底线;“进”就是要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把全面深化民航改革作为推动民航强国建设的动力。为此,我们确立了10个方面40项改革任务,瞄准安全监管、枢纽建设、运行监控、空域资源、服务品质等焦点,集中发力,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在推动国家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行业监管模式调整、民用机场收费标准调整、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清理规范、民航设计市场全面开放、军民航深度融合发展、航权和时刻资源分配、社会资本投资民航业、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民航空管系统管理机制改革等领域,形成了整体推进之势。
我国着力打造三大世界级机场群
冯正霖表示,中国民航将着力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世界级机场群,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网:网友特别关注您提出的“世界级机场群”理念,中国民航将如何通过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服务我国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冯正霖:这是在我们去年提出的,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在过去数十年里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都主要是在以城市群为核心不断积聚,城市群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战略发展的模式。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
机场群总是与城市群相伴相生,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包括纽约机场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拥有大伦敦机场群,法国以巴黎为中心的城市群拥有大巴黎机场群等。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机场有机地分布于城市群中的各个区域,支撑着城市群不同功能的各类需求,成为城市群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通道。
目前,中国城市群总面积约占全国的25%,集中了全国62%的人口,吸引了70%的固定资产投资、98%的外资,创造了80%的经济总量。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平台。与之相对应,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也形成了三大机场群。
2017年我国民航旅客吞吐量超过千万级的机场达到了32个,其中超过3000万级的机场达到10个,这其中三大机场群完成的旅客吞吐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47%,货邮吞吐量占全国的75%,其中北京首都机场吞吐量已经超过了9500万人次,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二,上海浦东、虹桥两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多人次,浦东机场年货邮吞吐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三,香港机场货油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一,澳门也是增长迅速,这三个地区已经具备了世界级城市群和机场群的基本形态。具有功能布局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是民航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世界级城市群的机场群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民航将以推进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民航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要在世界级城市群的机场群中进一步明确各个机场的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国际国内干线、支线货邮运输的发展和航线航班安排,着力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世界级机场群,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我国航班正常率将超过80%
冯正霖表示,到2020年,我们将初步建成系统完善的航班正常保障体系,航班正常水平将稳步提升,全行业航班正常率要达到80%以上。
新华网:面对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升级,中国民航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冯正霖:提升服务质量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民航局高度重视改进服务品质工作,秉承“真情服务”理念,部署开展了“民航服务质量提升”和“民航服务质量规范”专项行动。
2017年我们在全国184个机场率先开通了军人依法优先通道,在222个机场完成了母婴室的设置,保障活体器官运输978次,我们建立了航空公司运营、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成了30家机场服务质量评价工作,推出服务评价、旅客投诉等APP平台,简化乘机临时身份证的办理程序,解决了台胞证、港澳回乡证等证件的自动识别问题。我们积极推进电子通关、自主值机、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在郑州和长沙机场已经实现了全流程的无纸化电子通关,全行业涌现出了一批特色服务品牌。特别是把航班正常率作为体现民航服务的牵引指标,我们综合施策,通过采取严格把控运行总量、科学把握运行标准、加大资源保障投入、推广运用新技术等措施,从去年8月起,航班正常率持续上升,去年12月航班正常率达到了88%。截至目前连续5个月航班正常率达到80%以上,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这是我们正在努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