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长龙航空6架空客A320飞机,共执行杭州出港航班8班,进港航班9班,因考虑到台风天气下的复杂运行,取消了杭州进出港8个航班。
为应对7月11日的台风“灿鸿”,长龙航空制定了“严守安全底线、确保飞行安全”的总体原则。在此原则之下,长龙航空把准备与执行工作做到了极致,从天气研判、安全评估、运行保障、应急预案等方面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做到每个航班飞行都是可控、安全的。且台风天里起降的飞机最关键的是利用了当时机场达到安全标准的天气条件实施了起降。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长龙航空是怎么做到在风中安全平稳地起飞和降落的。
提前预警,周密部署
从7月10日到7月11日,长龙航空前后共召开了近10次会议,预案制定了不下50个。从10日夜里开始,每隔1-2个小时,会根据台风走向和杭州本场天气的变化以及公司实际保障能力研究制定预案,预案涵盖了航班衔接、备降场安排、机组安排、飞机油量等方面,逐个航班研究,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长龙航空运控中心实行24小时运行机制,7月7日即开始对其公司有关部门发布预警通知,并已开始部署应对措施进行保障准备;
7月9日召开专项防台工作会议,按照长龙航空公司运行手册防台风工作预案,对所涉及的运行及保障部门从人员、物资制定了详细而完备的保障方案;
7月10日长龙航空成立了以公司总裁为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运行和市场的副总裁为副总指挥的抗台应急指挥中心,启动了长龙航空黄色大面积航班延误预案。
动态实时掌握台风变化
长龙航空运行控制中心组织了业务专家对台风的强度、移动路径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收集和判断,通过空管系统的气象报文、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预警和台风路径,综合考虑了各个气象预报中心(包括了中央气象台、浙江气象台、美国气象中心、台湾气象中心、日本气象台、韩国气象中心)对2015年第九号台风“灿鸿”的运行路线和强度以及预计的影响范围和移动方向。由于台风变化影响因素太多,各个预报中心对台风路径的预报差异较大,原则上时间越近,距离越近,对台风动态的预测将越准确,长龙航空运控中心则每半小时关注一次台风变化,当台风变化在移动路径上发生明显变化(具体表现在移动的登录地点、时间和移动轨迹)时,运控中心会发布新的动态,供指挥中心决策。
分析充实,科学决策
长龙航空应急指挥中心从7月10日上午10:00开始至7月11日23:50,根据台风的动态,共组织了6次专项会议,考虑到公司的机型为空客A320,该机型的干跑道和湿跑道积水为3mm以下时,最大起飞和着陆的正侧风标准为19m/s,湿跑道积水大于等于3mm时,最大起飞和着陆的正侧风标准为14.5m/s。
浙江空管分局气象台对杭州机场天气从10号开始,不间断发布预报,预计11日机场的天气为阴有阵雨,短时大阵雨,西北风6-7级(13-16m/s),阵风9级(20-25m/s);从报文分析中,可以得出预计最大正侧风超过14m/s的概率极小,如果出现阵风变大趋势,运行控制中心会通过卫星电话等手段及时和机组联系,更改目的地机场。
通过对杭州萧山机场的全天实况监控,7月11日杭州萧山机场风向是在340°-50°之间变化,风速在8-10m/s,阵风在13-14m/s之间变化,是间歇性的阵雨,都在民航法规的安全运行标准之内。
而执飞机组更有权根据当时的各方面因素做出最终的决定。在航班的执行过程中,每个航班放行前,放行签派员都会和机组一起制定一个备份方案,当天气变化不符合落地要求时,即启用备份方案,确保航班运行安全。
为了应对恶劣天气,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长龙航空上至公司领导,下至各一线部门领导和员工都坚守工作岗位。从7月10日夜里开始,长龙航空总裁亲自带队前往机坪、候机楼和机上查看,并给每一位执行航班任务的机长打电话交代公司的部署安排,特别叮嘱要严守安全的底线和红线,该复飞的复飞,该备降的备降;运行控制人员时刻紧盯天气变化情况,密切保持和机组的联系,及时发布航班运行指令;机务人员在风雨交加中认真检查飞机,大到发动机,小到一个螺帽,逐一排查;地面服务人员根据公司航班安排情况,及时通知旅客,耐心做好旅客的服务工作。
长龙航空的航班能在恶劣天气中安全、正常运行,除了内部的协作,更离不开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民航监管局主要领导亲自打电话关注公司航班运行情况,并做出具体要求;空管部门密切监控杭州本场天气情况,精心做好飞机起飞、降落的指挥工作,同时及时通报天气实况,为航班运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机场运行指挥中心为长龙航空安排了最佳的停机位,确保飞机的系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