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的南方,天气阴晴不定、变幻莫测,在刚过去的这个雷雨相伴的五一,中南地区各主要机场未因恶劣的天气而产生大面积的航班延误,这得益于2013年建成的中南地区协同放行决策系统(简称CDM)。通过该系统的协同放行算法,空管部门在区域和塔台两个层面对航班放行进行合理排序,从宏观上将恶劣天气对大面积航班正点率的影响降到最低。航空公司通过该系统及时了解来自空管部门和机场的相关信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旅客登机等地面保障工作,有效避免了旅客过早登机产生的不愉快情绪,极大降低了航班延误带给乘客的负面情绪。
这一排堵保畅的利器,正是出自于民航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之手。这个209人的大集体,不仅承担空管软件的开发、维护,而且负责中南六省光电缆骨干网络的运维保障、国际国内航空电报电话、平面及卫星通信等业务。他们中间有民航全国级专家6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162人,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青年队伍,在信息系统研发与集成、信息服务等领域屡创佳绩,研发出38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中国管制特色的信息产品,为实现管制工作信息化、提升管制运行效率,提高航班正常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证。在4月30日上午举行的广东省庆“五一”暨劳模表彰大会上,该中心获得了“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的殊荣。
克难制胜,铸排堵保畅利器
自2012年以来,航班正常率、减少航空器关舱门后地面长时间等待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及民航局关注的重点。2013年初,在已建成的机场航班运行协同决策系统的基础上,为实现各地区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跨区协调能力、提升运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尤其是因恶劣天气影响而引发的大面积航班延误,一套全国范围内航班运行协同决策系统的建设工作,在民航局夏新华副局长的亲自挂帅下正式拉开帷幕。
对于通信网络中心的员工来说,2013年是紧张、辛苦的一年,他们参与了全国协同放行决策系统相关需求、规范的编写,还承担了中南地区CDM系统的主要研发、实施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和协调难度极大的困难面前,他们牺牲了包括中秋、春节在内的所有假期。仅一年时间,中南地区协同放行决策系统在广州白云机场小试牛刀,南航、国航、深航、山东航、东航、厦航均加入了该系统,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紧接着该系统覆盖到中南地区包括广州在内的,深圳、郑州、武汉、长沙、海口、三亚等7个年航班量超千万的大中型机场。今年2月该系统的客户端已延伸至香港,香港民航管制部门对中南空管局积极推进协同放行工作表示赞赏,并积极配合中南空管局开展协同放行系统在港运行评估工作。
2014年春运是该系统运行后迎来的第一场考验,其表现获得了管制部门的一致认可。据统计,2014年春运期间,中南地区CDM系统为出行旅客共节省机上等待时间约105474分钟,为航空公司节约燃油约210.9吨。
开拓创新,结空管信息化硕果
中南地区协同放行决策系统只是该中心开发的众多空管信息化系统之一。中心不仅负责研发,还承担着系统的运行保障任务,因此研发人员与各信息系统的用户走得近,需求理得清,功能定制贴心。近年来,通信网络中心利用这一优势,持续创新,已开发出38套具有中南特色的空管信息化系统,其中3个系统在全国民航领域广泛应用,8个系统在中南地区民航领域应用,有效提高了空管整体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荣获民航局空管局“空管系统技术改进奖二等奖”的航班信息处理系统(FIPS),是国内首个由地区空管局自主研发的管制信息系统,具备报文处理、航班信息查询、航班生命周期管理、管制运行协调、运行统计等功能。目前,该系统已在广州、长沙、武汉、郑州、珠海、湛江、汕头、海口、三亚等十多个空管分局站正式运行。在“全国民航空管固定格式电报准确率评比”中,FIPS系统共拍发报文310191份,报文正确率100%,连续13期受到民航局空管局的表扬,在全国范围名列第一。FIPS系统在提高管制工作效率、保障管制安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最具中国管制特色的非广州区管欧洲猫前置系统(以下简称前置系统)莫属。由于区管中心引进的欧洲猫(EUROCAT-X)系统国内外差异较大,不能适应国内管制环境,运行质量大打折扣。前置系统的研发,极大地弥补了“洋系统”水土不服的缺陷,并增加了许多具有中国管制特色的功能。该系统现正稳定的保障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航班量,因此也获得了“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荣誉。
而应用范围最广的则要数中国民航清算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该系统为民航局实现统一清算流程和集中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采集点覆盖全国46个空管局、分局(站)以及全国140余个机场,每年处理750万架次的航路费数据。
还有作为管制员指挥航班的“千里眼”和“左右手”的广州白云塔台运行管理系统(TOMS),获得中南管理局技术改进一等奖的广州地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提高值班信息管理和日常业务操作自动化程度的电子值班系统等等。
接地气的研发模式、运维保障中获得的反馈信息、研发人员对业务的专业把握和贴心的服务获得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赞誉,相关人员的先进事迹也多次见诸于民航各级报刊。
规范精细,护航空中交通安全
既要负责开发,又要负责运维,且信息系统数量多,分布广(中南地区12个,本场32个),但是该中心仍连续6年保持了99.99%以上的运行正常率,多次获得中南地区安全考核第一的佳绩。这得益于该中心多年来倡导的制度化、范化、精细化管理理念。
为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管理工作,2013年该中心组织开展了“安全管理促进年”专项活动和精细化管理系列活动。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空管安全管理系统(SIRAMS)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2013年共开展了10次安全评估,完成对42条危险源的风险管控,其中33条危险源的运行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2013年共排查出18条隐患,整改完成了17条,整改率达到94.4%;进一步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措施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差错。坚持开展绩效考核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定了颇具特色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培训体系,培养和造就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从人、机、环、管等四方面,全方位促进中心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做好管理监督工作的同时,通信网络中心积极发挥民主管理作用,利用合理化建议平台、隐患排查系统、五好班组创建平台、班组建设论坛等信息化平台,营造基层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民主氛围。以合理化建议平台为例,该平台面向中心全体职工,建议事项不分巨细,大到管理流程变更,小到一个交换机的空闲端口;中心择优采用,每年进行两次评比,鼓励职工积极参与。该平台自2010年投入使用至今,已收集合理化建议521条,采纳391条,近70%的职工提过建议,畅通了基层职工献言谏策的途径,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员工为空管安全生产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形成合理化建议比、拼、赶、超的良性循环局面,有效的保障了安全生产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