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ETS真的来了。尽管遭遇全球多个国家的强烈反对,但欧盟坚持自1月1日起实施ETS(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飞过欧洲上空的飞机被强收“买路钱”已经从将来时变为正在进行时。
显然,无论是人情还是法理方面,欧盟单方面征收航空碳税的做法都很站不住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秘书长魏振中最近就表示,ETS不但明显违反《芝加哥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违背WTO关于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的贸易规则。同时,也使艰难经营的全球航空公司雪上加霜,加重它们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目前ETS已经付诸实施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一味地表示反对上,当务之急是要拿出一个妥善的处理办法来。一味反对,甚至像亚航X那样为此取消欧洲航线业务的做法并不可取,而这显然也与中国民航“航空公司应该走出去”的战略背道而驰;而“任人宰割,花钱买路”的做法无疑又会给本就在国际市场中处于劣势的中国航空公司增加新的成本,向左走?向右走?这确实是个问题。 数据显示,欧盟设立的2012年航空碳排放上限为2.15亿吨,航空公司将会免费获得其中的1.83亿吨(占85%)的配额,剩余的额度需通过拍卖获得。这意味着,航空业将成为碳交易市场仅次于电力行业的第二大市场。 近日,欧洲境内航空公司已经开始出手购买碳排放权。以德国汉莎航空为例,其发言人宣称,汉莎今年需购买35%的配额,最终汉莎将会把碳税带来的1.3亿欧元的成本转嫁给旅客。 有业内人士呼吁,相比于2010年碳价高企的局面,如今是非常好的入市时机。中国的航空公司也应该借此购买碳排放权,将成本降至最低。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并不这么认为,中国航协呼吁航空公司采取“三不政策”,即不参加欧盟碳市场交易,不向欧盟管理成员国提交监测数据,不与欧盟谈判交易优惠条件。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ETS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