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海归是一个备受尊重的群体,不管什么重要的场合都有我们的位置。”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东升说,公司很多大的决策,都会征求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意见,“国家、公司越是重视我们,我们越能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用好人:构筑人才梯队
“在美国工作时,我经常参加即将退休同事的告别聚餐;在商飞,现在总是有年轻同事给我发喜糖。”陈保兴说,他最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工作,那样才有活力、有冲劲。
回到中国之前,陈保兴是从事飞机结构强度设计的资深工程师。
当他得知中国要造大飞机的消息,举家回国追寻他的“航空梦”。陈保兴说,在递交辞呈之前,他特地列了个表格,想对比回国的种种利弊,却怎么也列不清楚。在上海工作一年半后,陈保兴早已不需要那个表格,在他眼里,能和年轻人一起奋斗,能在年过半百时干起自己心爱的事业,就是莫大的喜悦。
目前,陈保兴正带着20多名国内青年科研人员攻关研发。像这样由海外人才带起的复合团队,上飞院已经形成11支。
海外人才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技术,更在观念和信心。外籍人士谢里,曾经在著名航空制造企业工作10年,刚加入中国商飞时带着年轻的中国同事和海外供应商谈判,发现中国同事没法和对方交流。“这不是语言问题,而是经验和眼界的缺乏。其实,15年前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些。”在工作中,谢里有意识地承担起更多责任,把自己的经验与中国同事分享,鼓励他们建立信心。“如今,很多年轻人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谢里表示。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欧美业界人物欲加盟 商飞如何筑起人才高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