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海航、深航等航空公司纷纷与地方政府牵手,昆明航空、祥鹏航空、天津航空、成都航空、河南航空、河北航空、首都航空相继成立。2011年“航空公司属地化”方兴未艾,海航、深航的表演刚刚落幕,东航和国航又粉墨登场。2011年8月2日,东航(占股65%)与云南国资委(占股35%)合资将云南分公司改制为东航云南公司。而国航则是动作频频,2011年6月20日国航(占股31%)与西藏自治区下属企业(占股20%)合资成立西藏航空;11月2日国航(占股80%)与大连市政府下属企业(占股20%)合资成立大连航空。此外,国航(占股51%)还与北京市政府下属三家企业(占股49%)合资将公务机分公司改组为北京航空。2011年成立的5家航企中,只有云南英安航空是由通航企业转型为支线航空公司,未见属地化的影子。
到底是什么使航企与地方政府联姻进行得如火如荼呢?探寻背后的原因,无外乎航空公司与政府互通有无,两相情愿。地方政府资本丰厚,投资发展航空企业热情高涨,但缺乏运营经验;而各大航空公司运营经验丰富,运力、时刻等资源充足,但要发展壮大亟须克服资金瓶颈。因此,“航空公司属地化”模式一个出钱,一个出力,携手共赢,成为经典模式。 “属地化”模式盛行,在于其能够实现航空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携手共赢。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属地化”是跑马圈地、融资借势的康庄大道。 第一,跑马圈地,迅速扩张。深航先是积极寻求昆明市政府入股昆明航空,借政府之力抢占国内最好的支线枢纽市场,而后与河南政府达成合作,将鲲鹏航空更名为河南航空,意图占领快速发展的新兴航空市场,进军中原。而国航也开始跑马圈地,此前曾先后控股山东航空和深圳航空,并希望拿下武汉的东星航空,后发现“属地化”其实是一条捷径,开始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合作。 第二,融资共建,借势发展。以“属地化”实现借势地方政府,融资共同发展无疑是海航开创了先河。近年来,天津航空、祥鹏航空、首都航空相继横空出世,不仅获得地方政府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还在土地优惠和税收政策上收获颇丰。东航也迅速看出商机,2011年东航将云南分公司改制为子公司,并吸引云南国资委以现金和土地入股35%,不仅加强了与云南省政府的协作,借助地方资源共同发展,同时也以股权融资方式进一步缓解了资金压力,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财务状况。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航空公司属地化”频现,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