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以前,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厦门机场)建成投用,拉开了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序幕。伴随一声声飞机的轰鸣、一道道航线的汇聚,这里逐渐成长为连接全球125个城市的“海西之窗”。当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变革的时代浪潮奔涌而来,厦门机场笃行不怠,聚焦“智慧民航”,奋力打造数字化运行效能标杆机场。
锚定智慧
擘画民航数字化转型新蓝图
一直以来,民航业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桥头堡”之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总体规划中,就着重指出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作为国内单跑道运行最繁忙的机场,厦门机场早在多年以前就将数字发展列为关键战略。在厦门机场看来,航空运营需要“强效率,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资源精准调配;需要“优体验”,充分利用数字化能力,提升旅客通行速度和体验;需要“强安全”,依靠智能检测系统保障飞行与场地安全,以数字之力推动机场高质量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厦门机场将目光“向下探”,聚焦现有建设,锚定未来方向,发现了如下挑战:
一方面,复杂的航班运行保障需求,多变的周边天气,实时的空域容量等方面的影响,决定了指挥人员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刻确保响应速度、响应精度。如果能够借助AI辅助进行决策,无疑将大幅降低工作人员的管控压力。
另一方面,机场运控模式需要提质增效。随着厦门机场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分散式的管理模式,难以迅速根据实时动态调整资源分配,一定程度影响旅客出行体验,降低机场整体的运转效能。
同时,围界安全防护也是机场安全管控重点。不同于陆面交通,航空运输的空防要求更严苛。大范围的机场围界管控面临各种人员、车辆入侵、冲撞、危险品抛投的风险,现有设备和技术需要更新升级。
此外,由于机场建设时间较早,厦门机场货站当前的仓库空间较为有限,一定程度上对货站的保障能力形成了制约。在相对不足的作业区域内,货物吞吐量较大时,运营负荷较重,可能无法充分满足企业对于服务的多元需求。需要提升整体的运营效能与服务品质,保障货物运输的高效与安全。
聚力创新
打造全光智慧机场三大核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进一步推动厦门机场智慧建设,加速实现“智变”转向“质变”,厦门机场与华为一拍即合,联合成立“AI全面机场管理联创基地”,加快AI在机场的应用建设。
机场指挥中心作为智慧机场的“大脑”。从某种角度而言,机场指挥中心犹如机场的“数字镜像”,精准映射机场的物理实体,从航班动态、设施设备运行到客流变化,全方位实时呈现。基于AI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孪生智能运控体系,能够对海量数据分析与模拟演练,提前预判各类情况,为机场的高效运营与精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围界安全管控则是机场安全的“守护之盾”。基于光缆与无线 AP 终端构建的可视化告警系统,如同一双双敏锐的“眼睛”,时刻紧盯机场围界。一旦有异常情况,如人员翻越、飞行生物靠近等,系统能迅速捕捉,并主动进行识别,当判定为异常状态后便主动发出告警,明确事发地点,危险类型。无论是白天的烈日骄阳,还是夜晚的漆黑雨夜,都能确保机场周界的安全无虞。
货物前置安检现场是机场安全防线的“前沿阵地”。在机场外围区域精心打造的安检站点,采用“IP+POL”的架构,实现了安检流程的优化与升级。通过与机场货站控制中心的联网互动,能够实时进行数据共享、协同管理,使货运安检工作更加高效、精准,为机场货运量大幅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数智赋能
开启民航高效运管新篇章
得益于机场数字孪生、F5G全光工业网、智慧机场围界管控等解决方案的加入,厦门机场的运行指挥更为合理科学、货邮处理量更大、安全防护更为高效。
对运行指挥而言,随着AI平台、实时数据治理、算法模型等技术的全面应用,在数字世界里实现对机场运行全流程、全场景、全要素的智能化检测、预测、决策和调度,让运行管控更加智慧。如今,航班任务排班派工效率提升90%。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AI+光网双轮驱动:厦门机场构建智慧民航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