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时间:2025-03-18 21:49来源:未知 作者:航空
曝光台 注意防骗 网曝天猫店富美金盛家居专营店坑蒙拐骗欺诈消费者

 2025年3月15日上午9时,由教育部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银川科技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联合发起,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承办的“数智低空 育见未来——2025低空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及全国多所高校代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及学科带头人全程参与,与师生代表共同见证盛会。论坛还通过云端直播吸引全国20余所兄弟院校师生线上参与,形成跨地域、跨层级的立体化交流格局。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校长王万良主持。

数智赋能低空经济 协同创新共育时代人才‖2025低空经济发展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政策赋能新高地 万亿蓝海蓄势腾飞

  在国家战略强力推动下,低空经济正从蓝图迈向现实。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代表。2025年,全国30个省份将其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低空经济从概念培育期转向生态构建期。本次论坛以"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为核心,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技术转化机制优化。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有增在致辞中指出,低空经济正从“蓄势期”转入“爆发期”,政策创新形成制度供给,技术革命催生教育变革。他强调,当前低空经济发展面临核心技术依赖、空域管理滞后、产业链碎片化等挑战,并提出“政策与市场协同破壁、技术与场景协同创新、教育与产业协同育人”的三大路径。他表示,通过动态空域管理释放市场活力,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无人机导航、新能源动力等关键技术突破,构建“技术+管理+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将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海梁指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技术革命的“风暴眼”,更是教育创新的“试金石”。他强调,当前低空经济面临学科壁垒导致复合型人才短缺,学用脱节制约技术转化效率,生态碎片阻碍产业协同发展的矛盾。李海梁副校长提出,通过“学科重构、产教融合、生态共建”三维发力重塑育人范式,当教育链对接产业链,当实验室拥抱大市场,低空经济将从“天空之城”升级为“云端文明”,让低空经济真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引擎”。

数智赋能低空经济 协同创新共育时代人才‖2025低空经济发展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学界业界双维共振 构建低空经济元宇宙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宫辉力教授以“无人机遥感与低空经济”为题,从地理信息科技与低空经济、低空路网基础设施与科学建设两方面详细阐述低空经济在学界与业界的结合点,并结合重庆案例·重庆测科院的实践提出将低空经济背景化,构建全域多层次、三维化低空数字底座。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副校长邓中亮围绕通导深度融合与低空经济发表演讲,他通过智慧交通、工业革命和无人化巡检等案例,提出时空感知应与万物互联相辅相成。通过北斗系统、无线网络和卫星定位,强调了通信导航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他指出,AI作为发展数字经济与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将推进空天地海一体化,实现通导结合,做到智慧时空服务,加速低空经济发展。

  中国航空学会低空经济首席专家、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董志毅提出,低空经济一年来的发展态势及展望。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2024年是低空经济从概念普及迈向实质发展的转折年,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显著优化。

  2025年,低空经济在政策引导下,将继续深耕技术的突破、安全治理与生态协同,并在市场拓展和基础建设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步入健康、安全、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通过各级别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相互补充,扩大低空人才队伍的供给。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以“低空经济下的航空医疗救援装备与范式创新”为主题,针对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且频发,以及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提出将低空科技与医疗救援紧密结合,实现航空医疗救援模式创新,推动航空医疗救援装备技术创新工程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数智赋能低空经济 协同创新共育时代人才——2025低空经济发展论坛在京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