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红叶、冯小荣 报道:8月26日,由中国民航大学牵头建设的民航飞联网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东林,中国民航大学校长丁水汀、副校长杨新湦,共建单位代表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总经理刘坚以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全体成员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杨新湦主持。
来自民航局空管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飞联网(上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民航大学以及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35位专家学者参会。
苏东林院士担任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苏东林祝贺民航飞联网重点实验室的成立。建议依据民航局重点实验室整体布局,明确飞联网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大战略和民航强国建设中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细化短期、中期与长远目标,在未来研究中,趟出一条自己的路、打出一张自己的牌。
苏东林建议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探索出校企融合发展模式,从顶层设计抓起、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理论研究和企业技术应用各自优势,提升实验室运行效率和成果产出率,实现校企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丁水汀在致辞中向支持民航飞联网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加强各单位的联系,共同研讨民航飞联网在“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方向和空间。他表示,我国民航运输业正进入自主装备导入期、领先创新起步期、竞争对手遏制期“三期叠加”,以及民航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两业融合”的关键历史时刻,在这一特殊时期民航飞联网重点实验室成立。中国民航大学将按照共谋、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将民航飞联网研究纳入学校“一体两翼三支撑”学科发展生态,与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相支撑,打造“一心二部一场”平台,即宁河飞联网研究中心、未来航空运输系统安全研究部、智能网联无人运输研究部、朝阳飞联网运行测试场,在重点实验室建设条件、运行经费、实验设备、保障机制、测试环境等方面提供持续支持。
刘坚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移动发挥5G优势,以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在飞机上网、网联无人机等领域开展空天地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重点实验室将围绕民航相关企业关切的飞机上网、云端黑匣子、无人机运行等问题,发挥产学研用体系的创新引领作用,通过试点示范,探索对民航有应用价值和商业的技术方案,让新技术应用更接地气。他表示中国移动作为飞联网重点实验室承建单位,将在民航局指导下,与主建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和其他共建单位精诚合作,把握5G发展的时代优势,为飞联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丁水汀为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颁发聘书。
苏东林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主持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主任、中国民航大学研究员王兴隆介绍了民航飞联网实验室的建设背景与基本情况,重点汇报了实验室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
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合影
民航飞联网重点实验室由中国民航大学牵头组建,依托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政企客户分公司、飞联网(上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有限公司建设。实验室将以支撑智慧民航建设、驱动运行模式变革为建设目标;以问题导向、学科牵引、汇聚队伍、构筑平台为建设思路;主要围绕飞联网体系安全、飞联网通信感知计算融合技术、网联运行与管控技术、网联运输试验和评估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