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力行 磨砺与收获同行
人心齐,泰山移。如何发挥班组最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取决于这个班组中人员的组合和个人能力的发挥。董献国非常注重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在这个班组群体中,可能有人适合做例行维护工作,有人喜欢钻研排故,有人擅长查阅资料,有人乐意辅助他人。所有组员的性格与特长,班组长董献国都了然在心。董献国将每一名组员都安排在他们最适合的岗位上,同时要求如有重大故障、航班大面积不正常时,任何一位组员必须具备与其维修资质相匹配的工作能力,在任何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他能力的地方人尽其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每一位员工独立开展机务维修工作的信心。
董献国常说:“五年成为一名机务人,十年塑造一名机务人,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胜任机务工作”。在平时的生活中,董献国时刻提醒着组员要充实自己,提升业务技能。在师徒带教方面,董献国要求组内为人师的同事在不同阶段为各自徒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工作时一有时间就耐心给他们讲解飞机上的各个系统。在维修人员培养方面,组织大家按照培训大纲进行自学,定期由放行人员抽查学习情况。董献国自己是老机务,在他们那个年代,学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随着机务工作的逐渐发展,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愈发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他便在组内年轻同志的帮助下总结和学习航线常用英语读写,一点一滴去积累机务常用英语单词。在董献国身体力行的带领下,他所带的班组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组内成员业务技能进步快,工作效率高,维修作风硬,安全隐患少。
传道受业 培育新人传承工匠精神
2015年6月,董献国卸任班组长一职,在十余年的班组长任职期间,董献国培养了9名优秀的放行人员,近百名成熟的维修人员,帮助他们养成了优良扎实的维修作风,为年轻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董献国赢得了“董师”这个尊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019年12月新冠疫情来袭,董师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疫情航班、援鄂医疗航班保障等都有他的身影,董师说:“我们不仅要保障飞机的安全适航,更要守住身后的国门与家门”。董师把初心化作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党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班组的多名优秀人才已经走上了其他工作岗位。虽不担任班组长职务,但作为老一辈的机务人,他意识到,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完成,他应该做一个点火把的人,要让每一个火把都能熊熊燃烧起来。
在一次与董师沟通中,董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我工作的前十年,我还是一名群众,我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手艺去提升飞机的维修品质;在第二个十年里,我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我也开始思考怎么样让身边的同事变得更好,我在不断探索;在第三个十年里,作为一名十年党龄的老同志,我和我的团队同心同德,一起进取;第四个十年现在我渐渐地退居幕后,开始为更多的年轻才俊服务,我想尽可能的帮他们进步。未来,我希望在这片机坪上,我能有第五个、第六个十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名老党员,老机务,我希望一些好的东西能够传承下去”。传承,或许就是对机务人优良品质和维修作风最好的诠释。
银燕逐梦,而董献国就是银燕的守护者。发动机轰鸣的时刻,那个奉献给机务事业的青春不会随年华逝去,而只会在年华的飘零中常常被记起,董师四十五载的坚守换来一次次安全起降,换来无数人平安地归乡。春华秋实四十五载,董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不平凡的机务精神,他以岁月为证,与时代同行。(文:沈琪、杨凡鑫;图:张伟、庄重、程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