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深陷危机的企业走出困境?如何克服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的影响?这是带领海南航空开启新征程之初,辽宁方大集团首先要迎接的两个挑战。
去年12月8日,旗下拥有海南航空等10余家子公司的海航航空集团完成破产重整,经营管理实际控制权正式移交方大集团。在这整半年的时间里,面对历史包袱与疫情冲击的内忧外患,一场自我救赎式的变革正在海南航空内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
与此同时,因疫情经历了三、四月份的“静默”后,民航市场自五月起开始缓慢恢复。端午期间,全国日均旅客运输量环比增长达53%,海南航空也随之吹响了复苏的号角。
截至5月底,海南航空今年共计执行国内航班4.4万余班,运送旅客473.96万人次。特别是2022年春运期间,海南航空运送旅客219万人次,进出港日均航班量200班,较2021年春运同期增长35%。其中,海南进出港旅客运输量约104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增长43%。
这是辽宁方大集团作为海航全新战略投资者向大众交出的一份崭新成绩单,也是践行“经营企业一定要对政府有利、对企业有利、对员工有利、对旅客有利”企业价值观的阶段性成果。
对海航来说,创新理念的引入与改革举措的落实,是在重振发展的征途中蜕变、重生的必经道路,一旦成功点石成金,将会获得持续前行的澎湃动力。
改革赋能民航 推动创新发展
在参与了疫情重灾区阿尔及尔国际航班的保障后,员工赵翔龙深受党员先锋力量的感染,在隔离期间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半年来,在方大集团“党建为魂”企业文化的引领下,这样的案例在海航基层一线比比皆是。
毫无疑问,海南航空的“红色引擎”正在成为企业创新改革的核心动能。海航表示,党建驱动企业变革,完成制度对接,实现依法依规管理,筑牢安全底线,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行服务品质,落实员工关爱,最终全面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海南航空新下机队飞行员宣誓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安全工作是海南航空坚定不移的选择。”走进海南航空位于各地的办公楼宇,“安全是红线、底线”“夯实‘三基’建设”“践行‘三个敬畏’”等标语海报随处可见。据介绍,按照民航局“求真、务实、循规律”要求,海南航空多措并举,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坚决做到“上天必须安全,隐患留在地面”。近期,海南航空还开展了安全“吹哨人”行动,将充分利用“吹哨人”机制集中精力排查安全隐患,加厚加重安全管理,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加入辽宁方大集团以来,海航航空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未发生责任征候及以上不安全事件,安全指标优于民航局下发的年度安全目标,位于行业前列,做出安全表率。
在抓好安全基本盘的同时,辽宁方大集团在公司治理层面也为海南航空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在海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精细化管理已成为新常态,制度意识、规矩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半年来,海南航空对接借鉴辽宁方大集团的管理制度,落实“变、干、实”工作要求,并结合民航业特点,严格按照法制化、市场化、独立性原则,健全制度体系。以公司合同管理工作为例,海南航空组织各部门开展合同自查自纠工作,加强关键业务领域合同风险梳理与监督。
与此同时,海南航空坚持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创新开展堵塞“跑冒滴漏”专项整治——梳理闲置资源、清理各类冗余账号;研究相关政策,申请退税或费用减免;优化机组配餐模式,提升餐食保鲜能力;取消重复和不必要的机场服务项目等。如今,该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半年来,海南航空发现“跑冒滴漏”问题点364个,已完成232个,截至5月,累计节约成本1.72亿元,预计全年节约成本2.71亿元。据悉,海航航空总计发现“跑冒滴漏”问题点2186个,通过堵塞“跑冒滴漏”已累计节约成本支出4.08亿元,预计全年节约成本支出7.51亿元。
“在营造全员节支堵漏氛围、提升自身经营效益的同时,还要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据了解,海航航空对包含海南航空在内的旗下11家单位首批20个堵塞“跑冒滴漏”优秀案例进行激励,合计奖励近56万元,覆盖海航航空干部员工近130人。“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奔头、有干劲了。”这是海航航空许多干部员工的共同心声。
海南航空地服人员为旅客办理乘机手续
海南航空乘务员在客舱内为旅客提供服务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加入方大半年,新海航发生“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