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空域运行新环境。历经6年的努力,2021年9月9日,长春机场PBN进离场航线分离飞行程序正式实施,此项工作有效缓解了制约机场空域资源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对优化长春地区空域结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空域资源,增加空域和高度层可用资源,提升机场容量非常明显。长春机场高峰小时容量由23架次增加至30架次。
实现地面运行信息化。长春机场A-CDM系统融合了机场(生产调度系统)、基地航司(南航GOCC保障系统)、空管(CDM系统、电子进程单等)、飞友科技(相关机场运行数据、气象信息、ADS-B数据等)多方资源,同时搭载ACARS、车辆定位系统、4G专网手持终端等多元化智能平台,真正实现搭建智能化、高效化、统一化的运行平台。
多点发力保航班正常。长春机场做好特殊天气下的航班保障工作。暑运期间,深入落实民航局雷雨季航班考核要求,坚持以调时为主的航班调整措施,对早发航班进行常态化调时。今年7-8月,长春机场早发航班起飞正常率93.98%,高于考核指标(80%)13.98个百分点,8月份连续三周早发航班起飞正常率达到100%。进入冬季以来,各机场提前开展除冰雪准备工作,完善冬季除冰雪预案,开展航空器除冰综合演练。通过启用原机位和慢车除冰相结合模式,航空器除冰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作业效率提升近60%。发挥临界航班协调作用,利用A-CDM系统各保障环节“超时”预警功能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做到事前提醒、事中督促、事后分析,有效提升临界航班正常放行能力。截至10月,长春机场运管委共协调临界航班974班,协调成功861班,协调成功率88.40%,提升长春机场整体放行正常率2.29个百分点。
营造文化氛围,礼赞百年华诞
吉林机场集团始终准确把握文化机场内涵,对内融入中心,构建机场特色文化体系,凝聚向心力,充分展示吉林机场人文核心的精神品质。
精策划,统协调,红色文化新风貌。系统策划、把握节奏、浓墨重彩地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并将党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贯穿全年。深入挖掘各单位党建工作特色亮点、典型经验、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党员的典型事迹,在全集团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举办“颂歌献给亲爱的党”文艺汇演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歌声、舞蹈和表演中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向党和人民展示吉林民航人担当作为、奋勇前进的时代风貌。
深弘扬,广传播,传统文化新印记。长春机场适时推出的“群众喜闻乐见、造型精巧细腻、体现地域特色、展现时代风貌”特色景观,为旅客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冰雪景观、农家乐园、红船景观等营造温馨舒适的候机环境,为旅客出行送上节日祝福。长春机场在T2航站楼倾情打造了“红色之旅”人文景观,创新推出庆祝建党百年“红色影像”打卡站特色服务,并开展“辉煌百年 红色印记”非遗百幅红色剪纸艺术展,积极营造文化氛围,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属性和人文特质,喜迎八方宾客。
畅通职业通道,推进幸福工程
吉林机场集团以为员工办实事为落脚点,心系员工幸福,塑造家园文化,让企业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员工,增强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彰显企业人文关怀。
落规章,畅通道,幸福工程新发展。开展基层新聘助理轮训工作。解决了退休企业军转干部发放生活困难补贴的诉求。申请以工代训补贴,累计可申请补贴资金700余万元。全年办理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93人次,累计申请补贴资金约32.33万元,确保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及时惠及员工。为进一步激励、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员工,中秋、国庆节日,领导到员工集中隔离酒店慰问高风险航班保障集中隔离人员。在正常支付国际航班保障集中居住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外,统一发放航班保障期间工作津贴和集中居住期间生活津贴。持续开展提升一线员工工作休息环境及改善工作环境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办实事举措7项,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获得感,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重能力,强培储,职业发展新驱动。为畅通员工职业发展。组织开展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续聘工作,共续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持续开展“人才培储”工程建设。与首都机场管理学院、吉林大学合作,启动了“人才能力提升计划”4+1项目,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累计参训人员410人。搭建了“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学员交流平台,开展新聘管理人员沙龙会活动,通过优秀履新二级管理学员与新任基层管理岗位学员的经验分享、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人才引领和精神传承作用。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站在新的历史时刻,吉林机场集团将继续坚持“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行业宗旨,紧扣人民群众对民航运输的美好需求,努力提升旅客服务品质,为旅客提供安全顺畅、便捷高效、舒心愉悦的出行体验。(通讯员张可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