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机场
实现129天始发、放行、起飞正常率“3个100%”,在2020年千万级机场正常率中位列第一
“不会又变成深夜航班吧?”17点,得知前序航班晚点两小时才起飞,何曦心里一沉。她反复刷着手机,原计划19点30分起飞的航班,始终没有显示晚点信息。心里虽然犯嘀咕,但她还是拎起行囊,赶往机场。
何曦不知道,在大兴机场运行中心,运行管理部效率管控席李耀普也盯上了这趟航班:MU5457,15点计划起飞,实际起飞时间16点59分。
“什么原因导致晚点?”看到屏幕上航班流程图生出一道鲜艳的红色,李耀普马上抄起电话打给航空公司。为了让后续航班准点,他又紧接着拨出一连串电话——询问塔台,争取飞机优先落地;联系机位席,给予最近的落地机位;打给机坪管制,安排优先滑行;飞机到位前,加油车提前等候……再加上清洁、配餐等一系列快速过站程序,落地和停靠原计划耗时100分钟,实际仅用时56分钟。
这一个小时里,李耀普打出去19个电话,联系了机场内外10多个部门。多方努力下,这架航班的流程图眼看着由红变黄,再由黄变绿。
在李耀普“电话热线”之际,何曦已站到“刷脸查航班”的智慧航显屏幕前。她凑近摘下口罩,不到1秒,屏幕自动跳出航班号、登机口和具体位置,“真方便!再也不用翻找登机牌了。”
走到安检口,无人值守的自助通道,排起了20人的长队。何曦刚一蹙眉,13号安检门恰好打开,队伍一下子疏解一半。
“莫非安检门还懂我的心思?”何曦不知道,安检门上方的智能摄像头,能测算排队时长,辅助加开通道,排队被稳定控制在3分钟左右。
更让何曦开心的是,除了第一道安检门要刷身份证,后续所有安检、登机等程序都可“刷脸”,大小证件、票据一概不用。
“飞机居然准时起飞!”登机落座,何曦喜出望外,如此顺畅的乘机体验还真是头一遭。19点30分,飞机缓缓推出。这时,李耀普打通第二十个电话,协调塔台优先放行。
8分钟后,飞机起飞,本来晚点两小时的航班硬是被扳回了准点。
投运700多天以来,大兴机场实现了129天始发、放行、起飞正常率“3个100%”,在2020年千万级机场正常率中位列第一。秘诀不仅是李耀普这样的机场人的孜孜以求,更得益于机场运行中心楼里的“智慧大脑”。
这是目前全国席位最多、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机场运行中心,入驻地服、航司、空管、机场共43家单位。
“我们打通数据,实时交互。由智能系统构建起来的智慧‘大脑’,把各‘组织器官’都调动起来了,各部门不但能查看工作具体进展,还能提前干预可能拖延的节点,针对流程不断修复、优化。”机场信息管理部总经理高宇峰说。
一条数据总线,串联起大兴机场202个数据接口,每天处理上亿条数据。从一件行李,到飞机起降,全都用上智慧管控。
“每天约800个航班,每个航班46个关键节点、1600多个航班保障标准,连飞机何时刹车、推出、关舱门,行李何时进港、上转盘,全都在掌握之中。”机场运行管理部流程效率负责人刘骁说,两年来,机场光“挽救”晚点航班就有7000多个,拉高正常率超过3个百分点。
如今,机场自有数据只占少数,超过60%的数据源于共享。“机场、航班、出租车、巴士等都能共享交通流量信息,从人等车变成车等人,形成全国领先的交通运行管理系统。”高宇峰说,目前,大兴机场在民航局运行数据共享平台上,机场数字化能力指数排名第一,数据共享质量全国第一。
人文机场
位列民航在线旅客满意度全国千万级以上机场第一名
“您好,我是机场大使刘萍,很荣幸为您服务。请问您出行的航班是否变更?”提前一天,机场就主动致电询问服务事宜,临飞前4小时,电话再次打来,这让旅客杜鹏心头很暖。
“没想到,他们这么上心。”这回出差,杜鹏点开北京大兴机场小程序,预约了“兴心相印”轮椅陪伴服务和登机提醒服务。18点,刚出地铁,一块写着杜鹏名字和航班号的接机牌就立在不远处。
刘萍推着杜鹏步入机场,低位托运台,免去搬抬行李的麻烦;低位服务柜,抬头就能看见服务人员;所有路标比国标大30%,认路更清晰……“不光残疾人能用,更多老年人也能得方便。”杜鹏很是感慨。
为避免误机,杜鹏特意提前3小时来,没想到一路顺畅。刘萍当起向导,推着杜鹏走到A指廊,“国宝之窗”展馆上新了120多件古法琉璃。再往前走,全国首家机场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内,1.2万多册书籍免费借阅,还能异地还书……
“个性化定制的‘兴心相印’服务,向残障人士、老年人等所有重点人群开放。”机场服务品质部副总经理张春源介绍,不只是“机场大使”,所有机场服务人员都把“爱人如己,爱己达人”的服务理念融入岗位。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人民日报:这座四型机场,不一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