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机场协同航空公司等单位完成新冠肺炎疫苗包机航班保障。
党组织是党员干部的坚强后盾。在元旦、春节等节日,李勇兵慰问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职工。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党员群众通勤住宿、员工子女入托入学等急难愁盼问题。在行政事务部党支部书记聂永华看来,“党员干部处处能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搭建创新平台 让基层创新创效活力迸发
大兴机场举世瞩目,媒体盛赞、百姓关注,而建设运营团队承担的压力、付出的艰辛却鲜为人知。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词,就是“挑战”。
大兴机场建设运营遇到的诸多难题,不光是国内没有遇到过,甚至在全世界也没有先例。尽管李勇兵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从来没有想到,难度会比预想的还要高很多。
难题怎样迎刃而解?关键在于创新,关键在于有创新平台。
李勇兵大胆搭建平台,探索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在党总支、党支部推行党建创新课题研究、征集合理化意见建议、设立创新工作室、设置党员示范岗,把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传递给每一位党员干部,鼓励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加强技术攻关和研究,提升创新创效质量。
“经营、管理、运行、服务难题”变成“党建创新课题”,在大兴机场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大兴机场位于永定河蓄滞洪区内,是典型的内涝风险较大的“水敏感”地区,从建设到运营都要充分考虑这个技术难题。党员王路兵在李勇兵的鼓励和帮助下,积极牵头开展党建创新课题研究,致力于建成复合生态水系统高效合理运行的“海绵机场”,让雨水回渗率不低于40%,雨、污分离和处理率均达10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30%,成为绿色机场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难题接踵而来。就像在北京火车站上建了一座航站楼,大兴机场面临的尴尬就是,高铁高速通过航站楼时会产生震动。李勇兵与班子成员带领党员干部,成立党员创新小组,创造性设置隔震层,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节约建设资金约2亿元。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全景图。(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大兴机场提供)
全向型跑道构型、机场智能分析平台、无结构缝一体化、超大平面自由曲面空间网架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通过党员干部创新探索,在大兴机场上得到了突破和应用,为中国民航事业发展提供了开创性的探索和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全球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除了感受到“难”之外,记者迎面感受到的还有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高涨的创新创业热情。
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源,大兴机场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完成预定的建设任务。投运两年来,截至10月底,大兴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197.42万人次,疫情防控同步实现客货防控零失误、员工防控零疏漏、紧急运输零差错“三个零”目标。投运两年来,已有数千当地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机场临空经济区推动新兴产业快速集聚,国家发展新动力源作用初步彰显。
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我们的‘根’与‘魂’,就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李勇兵的回答掷地有声。
“我们这一代机场人的梦想,就寄托在大兴机场上的这片天空,没有理由不守好首都的新国门。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一定能,一定行!”大兴机场这只金凤凰正延颈奋翼,必将横绝云霓,扶摇直上九万里。李勇兵心中的民航强国梦正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