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孟利新 报道:为提升呼和浩特机场机坪运行保障能力,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近日,地面服务部开展了车辆滞留机坪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本次实战演练主要针对5吨以下所有车型,包括行李牵引车、新能源面包车、新能源轿车,以及无动力行李拖斗等车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金秋十月,内蒙古地区牛羊肉类产品大量上市,呼和浩特机场传统货运旺季来临,加之国际货运航班的引进,还有国内疫情防控效果显著,旅客出行需求开始增长,航班运行保障任务随之增加。地面服务部组织各科室对应急处置的适用性进行一对一排查,更换新的拖车绳、搭车电线,采购挪车器,创新制作无动力可移动式行李拖斗千斤顶,对传统的应急处置工具叉车进行维护保养,所有的应急处置设备一一验证。针对新能源车辆应急处置疑问,现场视频邀请新能源车辆厂家技术员进行指导,为车辆滞留机坪应急处置磨刀利刃。
平时多流汗,实战少用时
距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川航8633“英雄机组”已经过去3年,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始终在地服人的脑海萦绕,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危急关头的沉着冷静来自于平时的养成。随着呼和浩特机场进入千万级机场序列后,机坪运行车辆呈现多种类、多品牌、多型号等特点,车辆隐藏功能多,安全隐患排查难度大,不可控因素增多,员工技能能不上车辆技术革新,车辆突发故障处置难度加大。本次演练是地面服务部本年度第三次车辆突发故障全链条、多角度的实战演练,按照“严、细、宽、勤”工作作风,严在稍有疑问就会查找预案,请教车辆厂家技术员答疑;细在拖车绳打结上争论不休,同时还录制视频,要求全员学习最优打结方法;宽在车辆可能出现那些问题,那些问题对应几种处置方法,那种方法需要时间最短,环环相扣,闭环管理;勤在一个场景多次演练,计算最快的处置方法,地服人共同秉承一勤天下无难事的工作理念,只要平时多付出,多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检验预案,通过实战学习预案,通过实战提升处置能力。
固化于制度,外化于行动
随着冬春航班换季的临近,且正值秋冬季节交替,天气复杂多变,传统季节性风险将持续对机坪车辆的运行带来影响。同时,四季度历来是事故易发多发期,昼夜温差较大,大风、霜冻等天气频发,统筹疫情防控、航班天气变化等环境特点。本次实战演练,根据天气变化和车型编写演练场景,将所有的处置方法对应带每一个场景进行处置,共进行30多次处置验证,计算那种处置方法最方便快捷,运用安全责任拼图管理办法,合理匹配,总结提炼出车辆突发故障处置五字口诀:“一推二拉三搭四挪五叉”,固化到制度,避免员工在处突时忙中慌乱,不知所措。
通过此次演练,地面服务部各科室互联互通,共享设备,共享信息,相互协作,明确工作职责以及应急设备存放地点,同时,又了解到诸多新能源车辆潜在风险,加强员工对应急处置设备的了解,优化处置方法,节约处置时间。下一步,地面服务部本着“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理念,继续梳理应急预案,提升综合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