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卫星于近日发布了亚太地区《2021年乘客信心跟踪》(Passenger Confidence Tracker 2021)报告,调查结果表明,亚太地区乘客对出行的信心正不断上升,超半数的受访者(51%)对能于今年末乘坐飞机出行充满信心。此外,已有79%的中国乘客表示在疫情后至少乘坐过一次航班,位列全球第一。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18个月内,全球面临诸多挑战,对航空出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出行限制和隔离的不确定性对人们的假期出游、商务出行等安排,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亚太地区乘客对出行的信心正不断上升,超半数的受访者(51%)对能于今年末乘坐飞机出行充满信心。其中,中国乘客的出行信心更为强烈,已有79%的中国乘客表示在疫情后至少乘坐过一次航班,位列全球第一;而英国、新加坡和德国分别仅为29%、36%、39%。此外,66%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对于在6个月内再次乘坐飞机出行充满信心。
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的乘客认为,与航空出行相比,一些日常出行及活动的风险更大。高达三分之一的亚太地区乘客认为乘坐地铁比乘坐飞机具有更高的风险,另有三分之一的乘客表示对乘坐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出行的信心更低。对于中国乘客来说,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体育赛事比乘坐飞机具有更高的风险;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他们对乘坐渡轮的信心比乘坐飞机更低。
约十分之九(91%)的亚太地区乘客认为新冠疫情已长期改变他们的出行习惯;该结论与去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一致。同时,亚太地区的受访者对出行采取的预防措施最具信心。
中国市场的乘客态度和行为不断变化
报告指出,中国市场旅客出行信心强烈,其态度和行为变化如下:
乘客需要更强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
在乐观的前景下,人们对航空出行仍抱有担忧,主要聚焦于出行的不便和不可预测性。在亚太地区,排名前三阻碍出行的因素分别为机上感染病毒(60%)、进行隔离(53%),和不可预测的边境关闭(40%)。在健康和安全方面,该调查报告则表明航空公司需要更重视乘客体验,因为与乘务员的互动最利于提振乘客的出行信心。
全球62%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所有的航空公司能遵循相同的卫生规范。对于中国受访者而言,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58%),与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即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新加坡的需求一致。此外,疫情之后,乘客的服务体验被广泛认为是享受全球航空出行最重要的因素(46%)——来自印度(67%)、巴西(67%)、印度尼西亚(59%)和中国(57%)的受访者都对该观点表示高度赞同。
数字化技术助力推动出行信心
数字化技术可在许多方面提高乘客飞行信心,如提供实时信息更新,以保证乘客在旅途前能够放心出行。今年的调查报告表明,数字化健康护照(47%)、热扫描(42%)、目的地状态提示(39%)和追踪程序验证(41%)等技术对提振乘客的信心非常有效。飞行途中,数字化技术则可使乘客通过接入机上Wi-Fi保持互联,最大化降低与乘务员和其他乘客等的接触,从而提振乘客的信心。调查结果还表明,44%的中国乘客认为机上Wi-Fi 在疫情后变得更为重要。(来源:TTG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