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出去”更要“管起来”
熟悉机场的人都知道,由经营型向管理型机场转型,业务外包不是最难的,真正的难点在于外包之后,如何更好地管理。
“我们一直秉承着‘命运共同体’的工作理念,搞外包,绝不能‘一包了之’,抓管理,也绝不做‘甩手掌柜’。在岗位交接过程中,机场公司持续健全监管及激励机制,在各保障环节与外包公司衔接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实现安全平稳可控、服务必争第一的工作目标。”赤峰机场现任总经理杨云飞告诉记者。
赤峰机场与外包公司签订了地面服务业务外包协议,约定了业务外包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在机场与外包公司签订的协议中,关于经济的部分其实只有几页纸,然而,为了确保安全和监管职责所确立的各类协议规定,则有厚厚的一沓。”刘晓辰介绍。
外包公司正式驻场后,按照《集团公司值机专项优质服务标准》《集团公司值机业务培训手册》《值机作业指导书》等岗位标准,经过地面服务部开展的集中理论培训和“师带徒、一对一”实操岗位训练,外包公司值机员取得了集团公司值机重点岗位准入资格、服务员均通过了岗位放单考核。值机、服务业务外包后,原有岗位员工分流补充到安检、运行指挥中心等其他关键岗位,平稳实现了人员转型。
来自外包公司的负责人王力对“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有感触。“平时在机场,我们根本不使用自己公司的名字,我们就是赤峰机场的值机服务部。机场的培训老师也特别负责,每天下班后,还要加班加点带徒弟,真的非常辛苦”。
从赤峰回到呼和浩特,记者欣喜地看到了一份方案书——《2021年呼和浩特机场公司地面服务业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这标志着赤峰机场管理创新试点经验已经成功复制到了内蒙古机场集团最大的枢纽机场。呼和浩特机场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地服业务的全面管理创新:2022年将地服值机业务打造成国内行业标杆,2024年将地面服务全链条打造成为国内行业标杆。到新机场建成投运后,呼和浩特机场将成为全国干线机场中的管理型机场标杆。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参加牧民那达慕大会时,首次明确提出“蒙古马精神”。在历史的沉淀中,内蒙古机场人也继承了这种精神,不追求光鲜的外表,却保有厚重的灵魂。正是这种干事创业的精神,让内蒙古机场在时代发展洪流中不断树立起行业标杆。(记者 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