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中国红是新春佳节的颜色,那一抹淡蓝是我们守护的天空的颜色。家之所在即是心之所向,对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仪式感”。空管是保障人民群众出行的特殊职业,守护的是整片天空下的团聚。2020年,西南空管人共安全保障了辖区442万余架次飞行,为180架次战“疫”航班筑起绿色通道,保证了千万家庭的相聚,也为举国战“疫”贡献了力量。今年春节,坚守仍是不变的旋律,不同的是,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西南空管大家庭的这个新年跟往年有些不同,进入年关,“家人们”便忙碌张罗着,共同迎接一个虽然“年味儿”不同,但同样有温度的幸福年。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虽然由于岗位、职责各异,西南空管人身处各地,但相同的是坚守。一份心意,更是一份祝福,新春的慰问,正在陆续送达每位西南空管人。一通视频,见屏如面。1月28日,视频电话联通了成都、拉萨、乌鲁木齐三地的画面,临近春节,“家”里的来电让人倍感亲切。“在那边还适应吗?离家远,要照顾好自己。”西南空管局工会主席牟艳彬隔着屏幕关切道。“谢谢主席,一切都好!”30岁的援藏干部张磊是西南空管局技保中心的一名机务员,像很多家庭的子女一样,他习惯“报喜不报忧”,抛开了对高海拔和寒冷气候的不适应,他激动地分享了与另一名援藏干部管制员罗成共同参与的重点工作——自动化系统的AIDC电子移交功能调试。2月1日,成都区域03号管制扇区与拉萨管制空域间正式实施AIDC管制电子移交,西南空管在安全守护了50余年的“成-拉”航线上再次实现管制保障手段的升级。张磊选择了坚守拉萨过年,他说:“今年大家都纷纷响应倡议就地过年,更何况自动化系统我最熟悉,现在AIDC功能刚刚开始运行,各项工作都需要我。”电话的另一端, 援疆干部情报员张梓柯和机务员尹爽也汇报了自己的情况。
节前,西南空管局工会送来了慰问,一场促膝长谈在银装素裹的九寨黄龙机场展开,工会主席牟艳彬关切询问她们的生活起居情况,提醒在高原环境下生活要注意防寒保暖,保重身体。自2003年九寨黄龙机场通航到今天,西南空管局支援九寨已有18年历史,正在参加支援的90后气象预报员陈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为了缓解黄龙机场气象人员短缺的现状,同时减少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她也选择了就地过年,她说:“来这里就是要发挥我们的作用,待到春暖花开日,才是真正团聚时。”
“家”的情怀,同样被带到了正紧锣密鼓地筹备通航的武隆仙女山机场,重庆空管分局管制员朱鹏正在忙着为当地管制员开展培训,力争在春季开航前完成管制员上岗培训和常规校验等工作任务,从2020年参加支援开始,朱鹏已把这里当成了“家”。同往年一样,朱鹏和妻子周宇佳的春节继续在岗位上度过,这是他们结婚后共同参与的第四个春运保障,略有不同的是,丈夫和妻子一个在外支援,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个在重庆空管分局管制岗位上,肩负安全保障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
五湖四海 缘来相聚
为了保障职工过个安心年、放心年、开心年,西南空管局群策群力,办公室备好防疫“年货”,后勤部门准备可口饭菜,群团组织筹备热闹的活动,云南分局、贵州分局还为就地过年的职工发放新春大礼包。一系列暖心的操作,让西南空管的“年味儿”更浓。
家乡味、故乡情,过年吃上一口家乡菜,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事。网络中心机务员吴若昕是地道的福建人,面前香气扑鼻的西湖醋鱼虽然动摇不了妈妈的手艺在心中的地位,但一口下去,清蒸的手法保留了鱼的鲜香,芡汁儿也是记忆中的酸甜,让他惊讶的是,这菜竟出自一位四川厨师的手。从腊月二十三起,西南空管局食堂分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类菜系,每天推出一款家乡菜,“我们陪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共享家乡美食、一起过年,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西南空管局商务公司党委书记江浩道出了家乡菜背后的良苦用心。
离家远,单位就是最聚人气的地方。终端管制室、塔台管制室、区管中心、流量室的休息区内,传来阵阵香气,原来是团员青年们为大家送上了由后勤工作人员们亲手包的饺子。圆滚滚的“白胖子”在锅里“翻滚起舞”,接过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家在银川的管制员王涛感觉暖暖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统筹成都天府机场和双流机场运行的“大脑”——终端管制中心即将启用,虽然自己不能把这个引以为傲的成绩,当作新春礼物带回900公里外的家中,但“一封家书”已代自己提前回到了家。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西南空管局保障职工“就地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