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京津冀添翼
时势造英雄。如果说多年前,在京建设第二座机场的初衷是为了替首都机场分忧,那如今,这座机场正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十三五”期间,《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从无到有、雄安新区成为北京的“两翼”之一……在一系列的谋篇布局中,大兴机场都是重要的战略支撑点,而与此同时,一座环绕新机场的临空经济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据了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核心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部分约50平方公里,河北部分约100平方公里,战略定位是“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2020年初,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调查研究时指出,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要体现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其中,北京片区起点要高,产业门槛要把牢,空间布局要集约高效,成为新的发展高地。“(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要利用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自贸区政策,并带动南部地区发展,要依托机场谋发展、注重港产城融合,加强综合配套功能,以城促区、以城兴港。”蔡奇说。
在谈到从一座机场到一座航城的作用时,民航观察员王疆民指出,伴随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京津冀逐渐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格局,都需要高质量的交通为依托,其中大兴机场加地面交通交织出的空地网络将越发重要,此外,围绕这座机场形成的空港经济圈,更将带动区域内旅游、会展、商贸、酒店等行业的发展,以及推动医疗、教育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 “十四五”怎么干·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提到,统筹推进北京自贸试验区和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北京区域)的联动创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大兴机场“两区”建设需注重政策系统性
在从“十三五”迈向“十四五”的交界之年,人们并未料到,大兴机场甫一启航,就先后被划入河北自贸区和北京自贸区范围内,随之开启大兴片区“双自贸”时代,也开启了北京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国门。紧随其后,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也正式提上日程。
“两区”建设业已成为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高端产业、创新科技3个片区及大兴机场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北京“十四五”规划提出,自贸试验区着力构建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统筹推进北京自贸试验区和大兴国际机场片区(北京区域)的联动创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据“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刘梅英日前介绍,“两区”方案251项任务清单中,累计完成任务已有近90项,完成率超过1/3。
在推进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又该如何做到“两区”政策联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坚持系统观念,避免政策措施的碎片化,防止政策效果相互抵消,努力将传统“点”上的各类措施转变为“面”上的系统性、集成性政策,注重部门间协作联动,发挥政策合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也有同感,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两区”建设最主要的是相关法律法规要对接。“实际上‘两区’建设绝大部分是叠加的,如果说它们各搞各的,制度很容易相冲突,所以我认为要统一协调起来。‘两区’建设叠加部分统一出台一些规定,个别有差异的部分,可以予以特殊处理。一目了然,让‘两区’建设相互借力。”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北京大兴机场:形成京城“双枢”,为京津冀产业添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