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的告诉大家,这是一场硬战!”“快!快!都跟上!”这是电影《金刚川》中的场景,一个个热血沸腾的画面和一句句坚定的话语,给人无限的鼓舞和力量。首都机场地服公司(BGS)客运部特服岗位也有这样一位“战士”,他日夜坚守誓要盯好每一班岗,身体力行为员工防护尽心尽力,殚精竭虑为优化操作流程加班加点,他是一名业务骨干,也是一位新晋奶爸,他就是BGS客运部特服岗位的副领班马克。
设备即使即消,做好员工的“侦察兵”
“马克哥,最近一进办公室看到的第一个人准是你。”“这是不愿意看到我了?”手拿测温枪的马克,边跟同事们开着玩笑边为大家测量体温。自疫情发生以来,BGS特服办公室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经典桥段”。
马克为同事消毒(本文图片由首都机场地服公司提供)
疫情发生初期,为做好防疫准备工作,身为副领班的马克每日都提前到岗,从办公室环境消杀,到员工体温测量,从给保障设备清洁到为结束操作的同事消毒,一环接着一环,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为冲在一线的员工做好防控后勤工作。“这几天的轮椅使用量有些大,循环使用轮椅设备非常不利于疫情防控!”马克仔细计算航班操作量后,发现了设备使用的防控安全问题,于是他积极与员工研讨出轮椅“即使即消法”,将当天操作中已使用与未使用的轮椅进行分开码放,使用过的轮椅不能放在公共办公环境中,须按规定消毒并摆放在固定区域,这一方法大大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
疫情防控工作并不是一时的,从年初至今的十一个多月里,他化身“侦察兵”敏锐把控疫情防控相关的情况,将防疫物资储备、航班保障信息的接收和梳理、航空公司复产复工动向等等信息点上报部门,下达岗位相关操作员工,竭尽全力做好“传送带”,将安全传递给每位员工。
细心优化流程,做好员工的“后勤兵”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特服岗位需要保障的进港机组也逐渐多了起来。机组引导的整个操作流程要耗费至少三个小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就会持续更久,员工身穿防护服在寒冷的机坪上无疑是对体能的重大考验。为减少等待时间,马克逐步梳理操作流程,发现机组填写《健康申报单》这一步骤耗时较长,于是他想到用手机拍下《健康申报单》的二维码供机组提前出示填写。在反复确认新流程无误后,机组引导这项工作至少缩短了半小时时间,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优化了操作流程,也帮助员工缓解了室外操作的不适感,更降低了员工与机组长时间接触停留的感染风险。
近日,BGS特服员工进行进港航班RU431机组引导时,一名机组人员因体温较高不符合入境条件,作为当日值班领班,马克在接到消息后立刻将相关情况上报部门及航空公司,并叮嘱员工注意防护,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从接到特殊情况汇报到联检单位要求机组转运,马克共打了十二通电话,这十二通电话里,有关于现场情况的报备,有与航空公司进行后续工作的沟通,最多的则是对现场员工的叮嘱和安抚。当员工回到办公室后,他第一时间等为员工进行了全面消杀,“咱们这防护措施这么规范严谨,一定没问题的。”马克一边消毒一边说着。结束了一天工作,回到家的马克还在继续通话,在得知机组核酸结果是阴性后,他终于松了口气,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操作员工,他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下了。
把平凡的小事千万次地做好就是不平凡。马克是BGS客运部后勤岗位上的一名普通员工,也是千千万万个“幕后工作者”的小小缩影,守好员工防控安全、护好旅客人身安全是他们的信念。他们虽未直接冲锋在前,却也为这场战“疫”拼尽全力;他们虽未站在与旅客沟通的最前端,却也为实现“三个零”目标,为守好一线“战士”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孙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