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以下简称“国际航协”)指出,机舱内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低,并更新已公布的病例数据。从2020年初开始至今,共计报告44例可能是在飞行途中感染病毒的病例(包括已确诊、可能和潜在的病例)。同一时期,约有12亿人次的旅客搭乘飞机旅行。
“机上旅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非常低。在12亿人次的旅客中仅发现44例或与飞行有关的传染病例,相当于每2,700万人次旅客中仅有1例。若这一比例存在被低估的可能性,假设有90%的传染事件未记录在案,那每270万人次旅客中也只有1例。这一数字也足以令人非常放心。此外,绝大多数已公布的病例都发生在机舱内戴口罩的防疫措施尚未普遍实施之前。” 国际航协医学顾问戴维·鲍威尔博士(Dr. David Powell)指出。
由空中客车公司、波音公司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联合发布,三家公司在各自制造的飞机上进行独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研究揭示了机舱内病毒传染病例极低的原因。尽管方法略有不同,但每个详实的模拟都证实飞机的通风系统确实可以控制机舱内颗粒的运动,从而限制了病毒的传播。模拟数据得出的结果相似:
数据采集
国际航协的数据采集和飞机制造商单独模拟的研究结果,与Freedman和Wilder-Smith最近发表在《旅行医学杂志》上的同行评审研究中提及的低数字相吻合。尽管无法还原与航班可能相关的传染事件的真实场景,但国际航协基于对航空公司和公共卫生权威机构所公布文献的仔细研究后结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机舱内病毒传播是普遍存在或高发的。此外,Freedman / Wilder-Smith的研究也指出,戴口罩可进一步降低风险。
多层防护措施
国际航协于6月份即建议在机舱内戴口罩。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发布并实施《启航指南》后,大多数航空公司均有此要求。虽然机舱通风系统的特殊设计已将机上病毒传播风险降至很低,但《启航指南》进一步叠加多层防护措施,大幅降低机舱内病毒传播风险。
“国际民航组织关于疫情危机中安全航空旅行的全面指南依赖于多层防护,涵盖机场和机上的多个流程。戴口罩是最直观的一项防护。此外,旅客排队管理、无接触式旅客处理流程、减少机舱内的人员移动以及简化机上服务,也是航空业为确保飞行中的公共卫生安全而采取的多个防护举措。至关重要的是,机舱通风系统通过高频通风和空气交换以及高效过滤循环空气,可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鲍威尔博士强调。
飞机机舱的布局设计特性进一步增强防护,降低机上感染病毒的概率:
飞机制造商的研究
通过各项设计要素的联动,机舱成为独一无二的低风险室内环境的结论是直观的。三大飞机制造商在自己飞机的机舱中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建模研究,在数据上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重点如下:
空中客车公司
空中客车公司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A320机舱内的空气进行高度精确的模拟,查看咳嗽产生的飞沫如何在机舱空气中移动。模拟中采集和计算了机舱中5,000万个点位的空气速度、方向和温度等参数,每秒高达1,000次。
空中客车公司使用相同的工具对非机舱环境进行建模,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六英尺(1.8米)。结论是,与在办公室、教室或杂货店等环境中相隔六英尺时,并排坐在飞机上的潜在暴露在病毒中的概率更低。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三大飞机制造商联合发布模拟数据,飞机通风系统可限制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