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月14日中午徐强(中)带领两位同事卸载完一辆货车的医疗救援物资。
在过去的20天,卓尔控股副总裁徐强每天只睡2到4小时。即便如此,他每天还是满血复活,精神抖擞。
徐强是留美博士,曾在全球最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赛斯纳担任总工程师。一双造飞机的手,第一次用于急救医疗物资入汉的“生命接力”。
“2月9日,连续20多天只睡不到4个小时的徐强,接到老板阎志的电话,必须在下午4点前把这批设备送到协和医院!这是重症患者最急需的注射泵、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
“年过五旬的卓尔控股副总裁徐强午饭都没吃,就和司机直奔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面对司机’是不是要进重症区’的担忧,徐强说:‘怕什么?跟医生比,这点风险算什么?’货车开进医院外科楼门口,‘卸货!’他们和医护人员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把设备搬运下来。”
2月14日,《人民日报》还原徐强运载急需医疗物资挺进武汉协和医院的场景,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留美博士不顾医疗红区风险的肝胆侠义。
连日来,徐强驻守天河机场,迎接一架架飞机、一一批最紧缺的货品,转送到临空港内卓尔宇航中心仓库。同事称他是中国学历最高的“仓库管理员+报关员+搬运工”。
疫情之下,物资就是生命。在这场特殊的抗疫战场,徐强与卓尔十多人的志愿者团队,收取330万只医用口罩、30万套防护服、38000个护目镜等重要防护物资及医疗器械、诊疗药品,源源不断火线分配转送湖北抗疫一线。
真正知道什么是“救命”物资
徐强原本计划春节回北京好好陪陪妻儿,但加班到最后一刻即将启程时,武汉“封城”了。
23日晚,他在朋友圈转发了武汉一所医院紧急求援公告,恳请各方支援防护物资。他没想到,第二天就会全力投身到一场持续的物资抢运战中。
24日,也就是除夕下午,徐强接到了老板、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的电话会议。
会议只持续了20分钟,主题只有一个: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卓尔要采购全球医疗物资,“不论价格、不论数量、不设上限,有多少要多少,尽快运往武汉”。
徐强负责物资的接收、运输与分发。随后播出的春晚他一秒都没看,与各方紧急联络清关、运输需解决的问题。
25日凌晨,同事在柬埔寨金边采购到十万件防护隔离服,当天就要用东航客机行李舱运回武汉。可在这么短的时间,怎么打通航路,怎么清关?尤其是东航货机在金边未注册,无法飞行,怎么办?
绿色通道请求被上报至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省政府、民航局、外交部,徐强在手机上一件一件起草请示文件,再由同事第一时间递呈。
眼睛一刻都不敢离开手机屏幕。下午,终于有了消息。为赶时间,首批1万件防护服顺利装载,当晚零点将通过民航客舱抵达武汉天河机场。
已停止普通客运的天河机场,晚间更显得静谧、黯淡。徐强和同事陶冶提前抵达机场等候,找了好半天,四处电话询问才找到入口。
此前还发生一个插曲。飞机抵达前,徐强突然被告知需要红十字会的证明文件,货物才能顺利通关。来不及耽误,他马上赶回城中,去往“红会”办公地。当晚的“红会”一片繁忙,好不容易盖章拿到证明文件,又火速赶回机场。
飞机降落那一刻,他深深呼一口气。终于来了!
这批防护服原本计划定向捐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现场,却出现了些意外。现场出现了多家渴求防护服的工作人员。
原来,卓尔防护服抵达的消息不胫而走,多个医院都有急切需求,每所医院都希望为自己多争取些。该给谁,不给谁?现场一度陷入僵持局面。
最终各方达成一致,分配问题妥善解决时已是凌晨六点。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在武汉,塞斯纳飞机前任总工程师当“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