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首都机场的鹰隼“保安”,从古到今,受训的鹰隼更多的是担任着猎手的职责。
隼
早在亚述时代石碑上,就记载着人类驯服大型猛禽,这也是目前出土证据中最早的相关记录——石碑上有猎人使用猎鹰狩猎的场景。
我国驯化鹰隼的历史也很是悠久,最出名的就当数今天满族的图腾海东青了,在南宋编纂的《契丹国志》中,对海东青的定义为“海东青小而俊健,能擒鹅鹜,爪白者尤以为异”,指的就是鹰隼。
隼
在更早的辽代,当时的女真各部要按照规定,向辽国朝廷进贡海东青,并且定期举办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根据《辽史》记载“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曰方至。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这也证明了那时鹰隼广泛用于人类狩猎活动,甚至还出现了通往今天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的“鹰路”——专门用于进贡鹰隼的官路,可见地位之高。
鹰
蒙古族的萨满化身的神物象征布日古德也指的是鹰。赫哲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都有神鹰崇拜。在国外,古埃及、古罗马、印第安等国家及地区也存在这对鹰隼的特殊感情。
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想当年的苏东坡担任密州太守的时候,也带只鹰隼彰显身份,如今,随着狩猎时代的结束,保护大自然成了社会主旋律,而鹰隼在人类的保护下,也开始转变职能,为人们的安全护航。
这,难到不是人与自然的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