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了机场,经济和楼市一定能“飞”起来?(欢迎关注杠杆游戏)
撰文|道一&编辑|雯雯
不久前,南通喜提上海第三机场,堪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一大亮点。
很多人大呼,南通经济发展会更上一个台阶,南通楼市再添利好。
上海第三机场蓄势待发,位于简阳的成都第二机场,预计2021年就会开通。
同样在几天前,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在《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回复了市民关心的问题。
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成都所有的国际航线,都要平移到天府国际机场。另外,成都明年将新增5条以上的国际航线,并加密巴黎、阿姆斯特丹、旧金山这些重点城市的航班频次。
这场“天上竞赛”的硝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一样,越来越浓。新机场的建设,对城市发展,对区域地产价值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今天杠杆地产聊聊这个话题。
苏州不缺机场,缺的是名分
南通“抢到”上海第三机场,让苏州“哭晕”在洗手间。
其实,苏州是有机场的。
无锡机场正式名称是苏南硕放机场,距苏州和无锡市区的距离其实差不多,苏州也持有该机场三成左右的股份。
另外,苏州去上海的高铁也就三十分钟,出了高铁站就是上海虹桥机场。倒是杭州萧山机场现在连地铁都不通,西湖边到萧山机场的车程还要一小时。
说到底,苏州缺的不是机场,而是缺大都市的名分。
机场除了是大都市的象征,还意味着什么呢?杠杆地产接着说。
修机场?不如“练内功”
如今,机场早已不仅是交通枢纽,如果利用得好,它可以衍生出很多高级产业。
比如金融,从业者出差频率高、活动半径大、出国是家常便饭。这是高铁无法满足的。
比如会展,越来越多城市已经把会展中心放在机场周边,参会者都不用进城,直接完成商务。
再比如科技,有些质轻价昂的高精尖产品,对时效性要求高,必须空运。而且这类产品的附加值高,付得起运费。相应的产业布局就会靠近机场。
机场对地方经济的拉动确实大,但在更多情况下,还是地方经济拉动的机场。
最典型的例子是深圳。
由于深圳离广州和香港两个航空枢纽太近,机场规划最初礼让三分,建得太小不说,还完全忽视国际航线。
由于深圳经济实力太强,商旅出行需求大,客流量压都压不住。
尽管目前深圳机场吞吐量与其经济第三城的地位严重不匹配,落后成都不说,对昆明都无优势。
但考虑到深圳市民去HK坐飞机的习惯(尤其是国际线),深圳机场的实际客流量被大大低估了。
深圳机场不仅客流量不低,而且多为商务客,质量明显更高。而客流量处于同一级别的重庆、成都、昆明、西安,各自都有很大一部分为旅游客流。
所以,修机场重要,“练内功”更重要。
南通,可以笑,但不能笑太早
南通因上海第三机场获得重大利好,这个已不用多说。
中国航空网 www.aero.cn
航空翻译 www.aviation.cn
本文链接地址:上海第三机场,成都第二机场,到底能不能“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