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万架次客机如何实现安全降落?
539万人次旅客怎么才能按时到达? 大兴国际机场正在迎来首个冬春航季大考。 已经投运一个多月的大兴国际机场面对快速增长的巨大吞度量一点也不忙慌。因为它有“超级大脑”。 中国电信旗下的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公司打造的“最强大脑”,正在助力着“超级机场”智慧化运行的每一个高光时刻。
在整个冬春航季,大兴国际机场航班总量预计达4.3万架次,航线预计开通约119条,运送旅客预计达539万人次,日均旅客总量预计达3.5万人次。 结合民航业的业务特性,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公司为大兴国际机场定制化打造云管理平台、态势感知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作为自主开发、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多个行业领先。云管理平台实现生产系统上云,态势感知平台保障云上系统安全,自动化运维平台将机场所有业务及管理系统纳入云运维管理体系。三大平台为大兴国际机场打造国内首个民航业全部生产系统上云的典型案例,实现机场信息化全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精细化、统一化管理,在民航业占据领先地位。
作为国内民航业首个综合性云运营管理平台,基础云平台与网络系统构建了大兴国际机场“最强大脑”的神经元与传输中枢,实现云环境中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在“智慧机场”的建设中发挥着关键的基础性作用,承载着机场六十余个生产系统的日常运行。所有系统“腾云驾稳”,运行在云上,达到7×24小时稳定运行,稳定运行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旅客业务系统搭建在pass平台上能够实现动态快速扩容,全面保障信息系统处理能力以应对旅客突增事件。就算处于航班旅客量两倍以上大幅增加的冬春航季也能应对自如,于无声无息之中,高效率支撑旅客航班体验。
网络系统是我国民航业首个完全按照自主、安全可控要求建设,全部使用国产网络设备。通过云计算、网络、安全资源的统一发放、统一管理,提升了业务数据转发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满足机场内外部单位、航空公司和旅客的信息共享和全面协同的要求,达到了机场内部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各类机场航空业务系统应用的目标。基于云网融合的信息实时共享、协同决策以及流程整合,旅客们在大兴机场可以尽情享受“一证通关+刷脸登记”的无纸化出行体验,“证件+人脸”匹配成功后,可在大兴机场实现终身使用,通过人脸识别完成购票、值机、行李托运、安检等出行流程,出行更便捷、更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