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啃下研制这块“硬骨头”,陕飞人舍“小家”顾“大家”,干在车间,吃在车间,睡在车间,不顾疲劳,连续奋战……为给国防建设提供能用、管用、顶用的武器装备,他们与时间赛跑,向自己的精力、体力发起一次次挑战。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后,1998年9月26日,“争气机工程”载机成功首飞,研制我国第一型进入现役的预警类飞机,开创了陕飞特种机研制先河,为后续特种专业飞机研制奠定坚实基础,标志着运8飞机朝着适应高科技电子战争的需要迈上了特种专业飞机领域的历史舞台,预示着运8飞机已然成为了改装各种特种飞机首选的“空中平台”。
九十年代,为解决歼10飞机性能试飞以及为新型雷达、航空电子设备(系统)科研试飞和其他飞机领先鉴定试飞提供条件,陕飞又以运8C气密型飞机为平台适应性改进电源、液压、军械等系统,增装部分先进电子设备等,改装成雷达电子试验机,该型机的改装成功,对中国新一代战斗机的成功研发,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雷达电子试验机
直到上世纪末,军队对航空装备的订货略有增加,政府改善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陆续出台,航空工业也加大了对陕飞扭亏脱困的关注和支持力度,陕飞明确了“完善基本型、提高飞机使用性能;不断改进改型,探索运八飞机新用途;抓好系列飞机取证,开拓民机市场”的航空产品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航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不断创造新的改革发展奇迹。
攻坚:报国丹心铸“生命工程”
运8远距离支援干扰飞机
进入21世纪,陕飞牢牢抓住国防战略调整重大机遇,争取到多项型号科研任务,实施组织机构和工艺布局调整,推进条件建设,开展技术攻关,确定了“生产改进一代,研制发展一代,预研攻关一代,跟踪探索一代”的运八发展新思路。“十五”以来,为适应未来局部战争和军事斗争需要,国家多种重点型号研制项目陆续上马,陕飞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重点型号研制任务。这一时期电子对抗侦察机、电子侦察机、远距离支援干扰机、指挥通信机、心理战飞机等特种飞机犹如雨后春笋般在陕飞研制成功,尤其是被陕飞人称为“生命工程”的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更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空警200预警机
20世纪80年代初,国防科工委、航空学会成立预警机论证专家组,开展空中预警机学术研讨,陕飞提出用运8飞机作为研制空中预警机载机平台的设想。之后,陕飞根据军方作战需求,加强技术力量,列专题到国内外科研院所多方面调研论证,形成运8飞机改空中预警机初步方案。20世纪90年代末,运8C气密型飞机在与轰6飞机、运10飞机的PK中脱颖而出,成为空中预警机载机平台。
该型机能否研制成功,将直接关系我国预警机能否突破封锁,以自主创新技术傲立世界,关系着陕飞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能否迎来一个“开门红”,能否承担起航空报国、航空强国更光荣的责任、使命。此时的陕飞有两个选择:要么利用现有平台改装,风险小、时间足、成功率高,可以轻松完成任务;要么对运8飞机全新改造,建立一种新型、先进的平台,为陕飞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按常规,研制一种新型飞机至少需要5年,然而留给“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周期只有短短的20个月。完不成任务,企业发展将严重受阻,国防建设步伐也将受到滞后影响。时任陕飞总工程师、运8飞机总设计师的欧阳绍修首当其冲,直面重压。面对“行不行”的疑问,他坚定地回答:“只要发挥航空工业全行业优势,没有办不成的事!”陕飞人亦庄严承诺,“航空人面前没有困难,只有任务,只能成功,没有失败!”
至此,陕飞历史上规模最大、工作量最多、技术难度最大,被称为陕飞“生命工程”的“空警200”预警机研制任务全线铺开。研发初期恰逢“非典”肆虐,困难面前,项目工作却一刻没有停下。500人的研制团队,不到1年时间,完成了常规2至3年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工装设计和制造任务,实现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如国内第一次大型整体壁板设计和工艺加工,中型运输机上第一次采用助力操纵系统,第一次采用大过盈螺栓和复合材料螺旋桨,第一次采用系统集成综合航电和数字式的刹车系统……强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和极限挑战,让可全天侯、全疆域使用的“空警200”预警机成功首飞,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瑞典和以色列之后的第五个具备预警机整机研制能力的国家。在创造特种机研制奇迹的同时,陕飞人也向世人证明了,“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同样能做到。”
“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运8飞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有了质的飞跃,结束了中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预警机的历史,不仅为运8飞机新平台的建立和后续特种机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赶超:无限风光在险峰
空警-2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极大增强了陕飞走特种机系列化发展道路的信心,这一时期,以反潜巡逻机、技术侦察机为代表的多型特种飞机成功研制并列装部队,特别是反潜巡逻机、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部队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空警500预警机
为适应海军军事斗争的新形势,陕飞借鉴海军型空警200预警机研制技术、运8其他型号特种飞机成熟技术和研制成果,立足国内研制任务系统,贯彻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要求,降低研制风险,成功研制出满足反潜巡逻作战任务要求的专业飞机。运8反潜巡逻机满足了第一代岸基反潜巡逻飞机的作战使命,具有技术成熟、性能先进、全寿命周期费用低等特点,它的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先河,使运8飞机首次进入作战序列。
ZDK03型预警指挥机是一种中型、全天候、多传感器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可在指定的区域飞行,监视、跟踪和识别空中及海面目标,形成预警情报;向地面指挥机构分发情报和接收地面指挥机构的上传情报;按地面指挥机构的任务分配,指挥引导战斗机实施空中进攻、防空作战或配合陆、海军对地、海面支援作战;必要时,可接替地面指挥机构,独立对战斗机实施指挥。该型机是根据用户要求研制的出口预警机,具有监视范围大、指挥功能强、预警时间长、续航性能好、综合费效比高等特点。该项目由陕飞自主开发,旨在开拓国际军贸市场,2011年11月,成功实现出口,实现了国产预警机的首次出口,通过实战应用,国外用户对该型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虽然前面研制成功了一系列特种飞机,但是光环之下,陕飞人保持着绝对的清醒,“21世纪的今天,谁失去了天空谁就失去了明天。我们绝不能躺在既往成绩单上裹足不前,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缩短我国预警机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升科研人员特种机整体研制技术能力。”
抱着这样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自2010年开始,陕飞人在预警机研制上开始“进阶、升级、打怪”:即克服诸多“拦路虎”,实施“空警200”预警机改进,换装新型预警雷达、任务子系统,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决心开发研制出一款新型的中型预警机--“空警500”预警机。
从2012年4月立项批复到2015年7月完成设计定型,攻克了加装预警雷达后气动外形变化、稳定性降低、失速特性变差等一系列难题,通过平台的系统优化,解决了飞机操稳特性变差的问题,为飞机主要品质达到一级标准和风险科目试飞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该型机在进行多项重大改进之外,还适时引入了适航理念,设计过程全部采用三维在线设计,首次在国内大、中型飞机上采用控制增稳技术、全新设计气动外形等一系最新成果……让中国预警机的性能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这个时期与特种机系列化发展配套的国家级重点试验室电磁兼容实验室、新的数字化部装线、总装脉动生产线、整机喷漆厂房、数控加工厂房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基于MBD的设计制造及质量检测技术体系,国产化铝合金材料,搅拌摩擦焊、数控调姿定位、机器人制孔、自动钻铆、数字化测量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也在特种机研制中全面应用,陕飞的特种机研制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近年来,陕飞凭借着在特种飞机研制领域的绝对优势一路披荆斩棘,闯关夺隘,三年来以年均超过20%的增长速度全面完成各项任务,2018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实现了企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获得了多项国家和行业的荣誉和表彰。
国富民强当崛起,风劲潮涌正扬帆。
按照航空工业“两步走”发展目标,以及“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航空工业发展战略,陕飞提出了“两步走”发展目标,即到2035年建成产业体系完善、技术先进、运营管理高效、业绩卓越,国内领先的军民用运输机和特种机研制生产企业;到2050年建成产业发展均衡、引领创新、运营管理科学、业绩卓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运输机和特种机研制生产企业。以军用中型运输机和特种飞机为主体,外贸和全寿命服务保障为两翼,以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素质提升为支点,以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深化改革、文化引领为动力,确立了“一体两翼、三个支点、四台动力、腾飞领航”的发展规划。
迈入新时代,航空工业陕飞的特种机研制发展思路逐步从过去被动满足用户需求的改进改型式发展,向主动研究并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求变型发展转变,积极研究作战使命、探索前沿技术、沟通用户需求和未来产品发展方向,坚定“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发扬“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用一流的特种机装备武装一流的人民军队,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